充分发挥金融稳产业链供应链涵盖了供应链金融的方方面面

2020-09-24 15:43:26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委员王浩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稳链、保链、强链三大作用,让产业链真正活起来、转起来,与参与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从准确把握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和发展方向、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严格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约束等六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要求和措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王浩认为,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要充分发挥链式网式的协同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成为产业链“稳链者”;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交易”属性,通过场景式、嵌入式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和协同性,助力整个产业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整个链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应链金融为每个产业链条上的‘堵点’企业提供‘润滑剂’,为‘断点’企业提供‘连接剂’,打通堵点断点,消除痛点难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让产业链血液流动畅通,真正活起来、转起来,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他说。

王浩介绍,疫情以来建设银行发挥网络供应链的网络化、线上化、自动化的服务优势,7*24小时提供在线“无接触”服务,累计为超过2500家核心企业链条上的3.5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2200亿元融资支持。

保市场主体,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抗风险能力弱、融资渠道窄的中小微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王浩表示,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要充分发挥联结纽带作用,将链条企业结点成链、结链成网,把金融服务触角延得更长、扎得更深、做得更实,顺着供应链产业链的真实交易脉络,把金融活水顺着网链精准滴灌到链条企业,满足产业链上大量民营、小微企业的“小频急”融资需求,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惠及产业链上多层市场主体,为链条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成为产业链的“保链者”。

他说,疫情以来,在建设银行通过网络供应链金融提供融资的3万余家链条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90%、民营企业占比97%,让更多受到疫情冲击、面临短期困难的小微企业存续下来,保住产业链不断链、不掉链。

供应链金融具有高频、小额、碎片化的特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产业链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具有天然的科技属性。

王浩认为,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灵活运用各类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场景和生态,已经成为供应链的“强链者”。

一方面,是业务数字化。有效整合行内外数据、政务监管等部门多维数据信息,有效捕捉、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数据。将产业链上的经营行为、“三流”信息变为“物的信用”“数据信用”,将产业链上的经营行为、“三流”信息变为“可评价的信用”“可流通的资产”,实现系统自动评级、准入、放款,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低成本融资服务。

另一方面,是风控数字化。依托大数据计量、神经网络,打造智慧化、精细化、可视化的供应链全链路智能风控体系,实现数字风险研判、数字风险预警、以机控代人控。

王浩表示,《意见》非常全面,既包含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发展方向、政策支持体系等,也包括了一些关键环节控制事项,涵盖了供应链金融的方方面面,前瞻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行动让《意见》尽快落地见效,同时也希望在数字化、线上化涉及的具体操作细则方面得到更有效和针对性的指导。”王浩认为,产业链、供应链参与者众多、产业生态复杂度高。在产业链多维交叉形成的大网中,参与各方一定会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协同,形成合力,规范发展,真正实现我国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打造共赢供应链生态。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