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卷”明白国内,再“卷”海外

2023-05-06 20:59:44 来源:市界观察

打印 放大 缩小

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激光雷达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行业“鼻祖”德国激光雷达公司Ibeo宣布申请破产。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行业先行者,曾在2017年作为技术支持方,与法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公司,共同促成了全球首款L3自动驾驶量产车奥迪A8的问世。


【资料图】

另一件是,激光雷达行业龙头Velodyne,宣布与一家激光雷达初创公司Ouster合并。市场有消息称,所谓合并,实际是Velodyne被低价收购。

六年前,Velodyne创始人大卫·霍尔曾乐观地表示:“我们是领先的独行者,终点线就在眼前。”同时,他也注意到身后,“正有上百个愤怒的骑手,气喘吁吁地追赶”。

但激光雷达行业的变化速度还是远超霍尔的预料。“骑手”们很快后来者居上,有部分冲到了Velodyne的前面,而且他本人却在2021年2月被董事会扫地出门。

彼时,在遥远的中国上海,三位“85后”创业青年——李一帆、孙恺、向少卿,已经在激光雷达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八年。他们联合创办的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赛科技”)就是这群“骑手”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那一年,已经在中国激光雷达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禾赛科技,成立了集团公司并开始计划上市。

据Yole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2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报告》显示,禾赛在ADAS 前装量产定点数量、L4级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份额、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总营收均为全球第一。

整个2022年,禾赛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66.9%;全年交付量达到80462台,同比增长467.5%。其全年营收和交付量均超过8家国际同行公司总和。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但用CEO李一帆的话说,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融资,“我们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有禾赛应得的江湖地位。”

▲(禾赛科技上市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其实创业之初,禾赛科技是靠着在无人机上搭载激光遥测仪,为工厂检测危险气体赚钱的,2016年才开始探索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并在当年下半年,把最好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投入到这块业务上。

在李一帆看来,创业公司唯一的竞争力就是速度。他判断对了。但决策虽关键,时机同样重要。

这些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巨浪,不仅让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智能化实现了反超,还顺带盘活了上下游行业,典型的受益方就是激光雷达。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车产量已占到全球的65%,同时中国车企在推新功能时更加激进,去年交付的理想L9,还有今年的L8、L7,蔚来ET7、ET5、ES7,刚刚上市的小鹏全新G6、以及开启预售的仰望U8都配备了激光雷达。

李一帆认为,禾赛是幸运的,能够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沉淀。“我把中国市场卷明白了,再去卷海外,是有优势的。”

目前,国内外的激光雷达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但不可否认,中国激光雷达产业起步较晚,仍存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之争。已是行业龙头的禾赛科技也不敢懈怠。

近日,禾赛发布了最新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和大部分车载激光雷达装在车顶或前保险杠的位置不同,该产品打响了“舱内激光雷达”第一枪。

据悉,这款车载激光雷达机身厚度仅有25mm,不仅做到了小巧,还满足了舱内超薄、散热、噪声等严苛的物理要求。

作为公司CEO,李一帆想要的不止于此,他要让禾赛科技成为机器人的“眼睛”,解决物理世界中一切低效的问题。

以下是「市界」对李一帆的访谈精选(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删改):

如何看待上市和股价?

市界:今年2月,禾赛科技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不论什么行业,“第一”总是受关注和争议最多的,这会给你或公司带来压力吗?

李一帆:“第一”的称号我不会想太多。在我看来,是不是第一不重要。谷歌也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很多行业中最终做的最棒的也不是“第一”。

市界:今年是上市的好时机吗?

李一帆:禾赛不是全球第一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在我们前面还有八家。很多人都说今年上市不容易,但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是认真思考过的。禾赛判断一件事做还是不做,和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关系。有时候难的事情更应该去做,因为价值更高。

市界:上市给禾赛带来了什么?

李一帆:很多人认为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功能是融资,但我认为不是。从公开信息就能看出,禾赛这次上市只融了不到2亿美金,而我们D轮融了将近4亿美金。也就是说,上市融资很明显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

市界:什么是最重要的?

李一帆:我们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有禾赛应得的江湖地位。如果没有上市,公司的很多数据,如出货量、成本、毛利率、研发效率等,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能够让大家看到。上市后,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有利于客户了解公司,增加信服力。同时,禾赛的知名度也打开了,以前可能有客户没听说过我们,但假如今天我去见一个大客户,他再说没听说过禾赛,就不合理了。

市界:在全球市场,很多比禾赛早上市的公司,刚开始股价涨势都不错,现在跌入低谷,你怎么看这种落差?

李一帆:股价只是一个短期的反映。汽车是一个很艰苦的行业,只要低于客户期待,晚交付一天,很可能你客户那一天的车就下不了生产线,这是很严肃的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很多竞争对手都是过度承诺、低期待交付,甚至不交付。

而禾赛强调最多的就是“不过度承诺、超期待交付”。长期看下来,很可能最后市场只留下几个玩家,那时候得股价和其真实价值一定是正相关的。

何时盈亏平衡?

市界:禾赛发布的ET25,各方面性能都有提升。像这种研发需求,是车企提出的,还是你们通过市场调研得知?

李一帆:一般都是车企提出。可以想象成是点菜。比如去一家米其林三星的法餐或日料,一般主厨会提前打电话告诉你他们有什么菜,你也可以提出诉求,双方找个中间点。甚至主厨在听完你的诉求后,还可以专门为你开发一道新菜。我们的研发就是类似的过程。

▲(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上车实拍。受访者供图)

市界:早期的激光雷达因成本高昂,很多车企起初不愿意用。但随着产业链逐步成熟,产品价格已从几万美元下降至几百美元。未来,车企降本的需求仍在,禾赛如何应对?

李一帆:激光雷达价格逐渐“亲民”,不是某家公司的功劳,这是全行业这些年在做的事。一般来说,降本方法无外乎:1、在结构上少用特别贵的东西,选择适合工业化、质量稳定且低成本的材料;2、我们做了很多定制化芯片的开发,而这些以前都需要采购;3、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率,降低人力成本;4、也是行业都明白的,最终最大的玩家会产生规模效应,禾赛是这个行业最强的竞争者,我们供应链、流程管理、资本开销等等,都是做的非常好的。

市界:很多车企在整合供应链时,为确保安全,会寻找二供、三供。这会让你焦虑吗?

李一帆: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我一定不希望车企找二供;但从客户角度,这是必须的。所以,真正能影响客户决策的,是我们的产品够不够独特。

当发现行业的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期,自己还不具备成本优势,才是比较糟糕的。但现在我们在成本控制上做得还不错,且每推出新一代产品,独特之处是二供做不到、想不到的。

今天很多车企只有一家激光雷达供应商的原因,不是他不想找二供,而是每个供应商的特点都非常不一样,车企肯定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如果他去找二供,很可能差得有点多。

市界:长期来看,当行业相对稳定,每家产品性能和成本都接近时,又当如何?

李一帆:我们只要是效率最高、市场份额最大的那个,在一供位置,就不用担心有没有二供的问题。

市界:听说有些车企已经开始自研激光雷达,这对你们来说,是危险信号吗?

李一帆:长期看,我觉得(车企自己做)没有必要。如果他的需求太特殊,供应商做不了,干脆自己做也可能。但在激光雷达产品上,还不至于。车企自研的,首先绝大部分是自家各车型通用的零件。

市界:行业规模化刚起步,很多激光雷达企业目前还处于亏钱状态,大约何时才能盈亏平衡?

李一帆:目前禾赛还没有实现净利润转正,很大的原因在于,激光雷达这个行业还有大量的开发工作要做,我们不可能把研发都砍掉,不然盈利当然容易,但禾赛不会那么做。我们觉得,今天投的钱,未来能帮公司赚回数倍,即使现在亏钱也必须要投。

而且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毛利的范围和趋势是否合理。我们的毛利率在行业里做得还不错。长期看,产品收益得增长还是蛮快的。从这方面讲,我们肯定有更大的概率会先盈利。

解决物理世界中低效的问题

市界:前段时间你满世界跑去谈生意,海外是今年主要发力点?

李一帆:确实今年在海外市场花了更多时间。中国市场汽车智能化之战差不多今年就会有结果,而海外市场汽车智能化浪潮近两年才开始,最早也得2025年、2026年才有结果。所以去年我就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海外市场,今年把更多精力放在和欧洲、北美客户谈新项目上,但这些基本也得在两三年后才能收效。

市界:激光雷达最早是国外先做的,而现在,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反超欧美同行,原因是什么?

李一帆:国外是做得早,对早期的市场也更熟悉。但中国能实现反超是因为:第一我们在硬件产品的研发、供应链、制造能力上有优势;第二体现在资金链上,在中国我们服务的造车新势力也好、传统车企也好,大家的研发能力、节奏的激进,明显强于海外的车企。作为供应商,天然的应对能力就被锻炼出来了。禾赛也是比较幸运,有机会在更激烈的市场沉淀下来,接下来“卷”向海外,更有优势。

市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一直坚定地反对激光雷达。但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其中配置了一颗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你怎么看?

李一帆:这不挺好嘛,大家以更严谨和全面的方式去看待一个科学问题。

市界:你之前预测,激光雷达的终极形态是“消失”,也就是激光雷达和视觉系统融合成一个传感器,激光雷达“消失”之时,就是它的普及之日吗?

李一帆:普及会更早。所谓“消失”,就是2D的摄像头和3D的激光雷达最终融合为环境传感器。融合的传感器对周围环境可感知的所有空间范围内物体的距离、颜色、速度等都可以识别,实现统一化的场景。但是这还很遥远。

▲(禾赛科技在建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受访者供图)

市界:禾赛未来还将拓展到新兴的机器人市场,可以透露下这方面的规划吗?

李一帆:我确实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在于如何把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像所谓的人脸识别技术,现在火热的Chat-GPT,都是数字技术在数字世界里的应用,它是虚拟的,并不能解决物理世界中低效的问题。而我认为,所谓机器人技术解决的问题,都是在物理世界中,人们还在做,但做得不够好的工作。

当然我也意识到,为了做好这件事,首先整个行业周边的技术要发展起来,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叫“三维感知”,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下一步,公司确实有不少的产品线,除了用在量产车上,也覆盖其他行业,比如工厂、港口场景下的物流和清洁环节。除了硬件,也会做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不仅有传感功能,也能解决一些决策的问题,甚至执行决策。

类比马斯克的想法,他觉得我有学习能力、后台的计算能力和产品的定义能力,那我能不能做出一个通用的机器人来解决一些工厂的问题?我们也会思考,一个好的激光雷达产品,能显著提高哪些行业的效率。

CEO的自我修炼

市界:作为行业中的领先者,禾赛少不了有被同行“挖墙脚”的烦恼吧?

李一帆:我们仨都在硅谷工作过,那里是没有竞业协议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如果一个人在离开公司后,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并且他创造的价值不是因为窃取,那你应该鼓励他这么做,而不是把他拴死。

只要不涉及法律道德和商业机密,我更希望行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公司的特长不一样,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离开。

市界:这些年,行业里创业公司合伙人闹翻的案例不在少数。你和两位联创有没有产生过摩擦?

李一帆:摩擦没有,我们叫讨论。禾赛上市的时候,我当时现场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的合伙人,也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公司的管理层和早期创业团队之间,一定要求同存异。什么叫同?那就是我们三个人,三观一致,理念、价值观和方法论接近。

创业以后,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公司的价值观,如果这部分不合,事情就干不长久。

什么是异?就是大家的领域和分工不同。理论上讲,合伙人分工不同,可以帮助你看到更完整的全局观。有的合伙人负责前沿技术,有的负责工程量产,有的管产品定义、销售这类的东西。本质上,大家不应该有无法谈明白的事,甚至摩擦。如果最终的意见不一致,把它拆成这两个层面去讨论,会得到比较有效的结论。

市界:这些年,什么时候压力最大?

李一帆:生活每天压力都很大,那很正常。我关注的是,我要做的决策能不能在我扣动扳机时瞄准。至于打得准能得多少分,打不准有什么损失,并不影响那个时间点做好决策。所以,即便世界末日来临,我压力也不大。

市界:创业过程中,心态波动过吗?会用什么方式缓解?

李一帆:首先我会反思,反思为什么会波动,还是这份工作需要再修炼?放松的方式就是坚持每天运动,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市界:这样会不会对自己太严苛了?

李一帆:没有,我觉得这是创业者必须意识到的。我听过一句话挺逗的,说是作为CEO,所有能放到你桌子上的事,一定是最烂的事,因为能被解决的事到不了你这儿。你就得习惯这样,不能总抱怨说为什么好事没到。如果你每看到一件糟糕的事,就情绪失控,甚至影响你做决策,说明还是欠修炼。

作者 | 刘冬雪

编辑 | 田晏林

运营 | 贾天宇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