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竹叶青春茶,传承茶中诗意与文化

2023-03-15 11:25:17 来源:今报在线

打印 放大 缩小

俗话说:春季重养生,一年健康有保证。由于春天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开始转盛,而春茶从大自然中来,本身就带有新春的活力,再加上春茶特有的色、香、味,适当品饮春茶,能给人以怡心悦目的感觉。每年到了春茶上新时节,这一抹独特的春味总让一众爱茶之人惦念不已。春茶是什么茶?为何总令人期待和记挂?其实品味春茶,是千百年来爱茶之人乐此不疲的一件事。这正是因为,绿茶之中属春茶为上品。采自清明前的新茶更尤珍贵,因为此时的茶树经过漫长冬季的磨砺,茶树内蕴含的氨基酸、香气等含量较高,其鲜嫩程度及品质远高于清明后采摘的茶叶。而且春季茶树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 “明前茶,贵如金”。

“满瓯泛泛烹春茶”“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灯夜拨花”等千古诗句也表露出历代文人墨客对春茶的喜爱之情。文人常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寄情,以茶明志,以茶悟道……他们对茶难解的情怀与偏好,凝聚在茶诗里,宛若璀璨银河里的耀眼明星,源远流长,脍炙人口。

欧阳修言:“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茶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安于天命的坦然。

还有以茶明志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言及茶可涤尘烦,言及茶味非凡是山中灵芝,言及茶出产自山区,言及茶园种植。

而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大文豪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并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情形。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一盏馨香,万千感慨,嗜茶爱茶至极。

在历史的长河中,茶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雅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品茶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陶情怡的过程,一种表现高尚节操的方式,一种抒发理想抱负的途径。

秉承古人对茶的感悟,我们更应提升茶与人精神沟通的内涵,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四川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峨眉山一带是很早种植茶的地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孕育出深厚的茶文化。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的4000年文明发展史中,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与道、释、儒、武术文化,共同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观。

源自这里的竹叶青,从萌芽开始就沾染了文化的气息。鲜嫩饱满的茶芽里,不仅满含峨眉高山的春意,更承袭了上千年的中国茶史,以更时尚、年轻的方式徐徐铺开,成为当下中国的茶文化代表符号之一。

唐代学者李善就曾描述峨眉山:“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竹叶青源自峨眉,与生俱来高端基因,又以“高山”、“明前”、“茶芽”为三大核心标准严守品质,树立起了高端绿茶的品质标杆。

竹叶青茶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年来,坚持通过丰富的品鉴活动推广茶文化 ,用“七碗茶汤”,娓娓道来中国茶文化,透过翠绿鲜活的茶叶让大众感知源自高山的自然气息与文化深意,今年正值春茶上新之际,竹叶青更是以苏轼邀约喝春茶的形式,用一杯散发着幽幽清香跨越千年的春茶,让人们回想起了苏轼等古代大豪的鲜活往事,连通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风骨。

时光荏苒,茶与诗同样跨越千年,成为中国人内心柔软浪漫的部分。如今又到春茶好时节,愿我们共饮一杯独领鲜爽滋味的竹叶青茶,在春茶的蓬勃之气中感受又一年春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