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撬动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有益尝试

2021-07-09 14:32:13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90后陈开森是安徽砀山县良梨镇的第一批返乡创业青年之一,2016年,他辞去白领工作从合肥返回家乡,依托家里的十几亩果园做起水果电商生意。水果是季节性生产,常年都有资金需求,尤其是鲜果季。酥梨成熟上市是在8-10月,要在最合适的时间采摘下来,需要雇人采果、还要高于市场价从周边农户手里收购鲜果,最终成品在线上店铺分销售卖。

对陈开森来说,水果生计最大的痛点就是资金周转,采摘工人需要结算工资,收购鲜果需要垫款,销售回笼资金还要一段时间,贷款成了生意的关键点。

陈开森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合肥莓福园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峰的愿望是用草莓让家乡富起来。他借势电商热潮开创了长丰草莓“网售”先河,并带动了数千名种植户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但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启动资金的来源也曾困扰着田峰,尤其是种植草莓这种季节性作物,“传统信贷一套手续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地里的草莓可不等你。”

砀山县商务局局长徐继胜介绍,水果的收购、生产、加工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农户普遍有资金需求。但在县城与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密度远低于城市,而且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等,在传统银行也很难申请到授信额度。

2019年,中央政府《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就提出,鼓励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数字技术,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等实现融资。而今年,数字普惠金融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更为科技银行探索农村金融提供了政策利好。

县域政府加速普及数字金融

作为90后,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陈开森正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受益者之一。早在2019年,他就曾用一部手机向浙江网商银行贷到了5万多元,而且仅用几分钟,就拿到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而素有“世界梨都”之称的安徽砀山目前已经是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的排头兵。目前网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已经覆盖砀山县超过21万农户,这些农户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申请贷款,将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两年来,网商银行已向砀山县累计发放34亿元涉农贷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汛情期间以及2021年春耕期间,砀山县农户还获得了网商银行提供的超4亿元免息贷款。

“过去几年的经验让我们相信,有了科技手段,农村金融不仅可以规模化,而且是可持续的,在金融服务最难触达的县域和农村地区,科技银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打开局面。接下来,发展农村金融将是网商银行的核心战略。”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说。

为助力产业带农户,支持乡村振兴,6月24日,网商银行宣布发起“乡村振兴助农计划”,本月起,网商银行将与多地政府合作,为全国100个县域的特色产业提供免息贷款:从事该产业的农户、电商卖家等可以在网商银行申请2个月免息贷款;由当地政府等选拔的1000位产业带头人可以获得全年免息贷款;所有免息贷款均可通过手机操作,3分钟内完成申请和领取。

据悉,砀山梨与栖霞苹果、潜江小龙虾、福鼎白茶、禹州蜂蜜、正阳花生、乐安竹笋、广昌莲子、宿迁花木等位列此次“助农计划”重点支持的100个县域特色产业中。

“随着县域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金融正满足了新经济的需求,这次和网商银行共同推出助农计划将对县域经济和人才振兴起到极大促动作用。”徐继胜强调,“砀山未来发展将有两大重要支柱,一是科技,二是金融。”

像砀山这样,正在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县城不在少数,网商银行统计,截至6月,已有超过850个县域政府与其达成了普惠金融合作,占全国涉农县区的1/3。今年,预计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个。过去六年,累计超过4000万小微经营者使用了数字信贷服务,其中超过2000万为涉农用户,占比超过一半;过去1年新增农村用户中,84%为从未获得过经营性贷款的首贷户。

中国农村金融打出科技牌

助农兴业不仅有免息贷款,网商银行还将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在与网商银行签约合作后,850多个县域政府将土地确权、农业补贴等公开信息与银行的数字风控技术结合,帮助银行识别出高质量农户。

这一信贷技术,通过开源卫星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农田地块大小、作物种类,预测产量产值,从而给予农户相应的信贷额度。

江西省高安市种粮大户刘迎锋目前种植经营着1800亩稻田,她也是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信贷技术的“吃螃蟹者”。“一开始没想到,原来种田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刘迎锋笑着说,每年承包土地的租金,购买农资都是不小的支出,再加上现在讲究机械化种植,购买拖拉机、无人机等也是一大笔开销。刘迎锋算了一笔账,一亩田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综合成本在1500元左右。按今年流转面积计算,总投入资金就需要300多万元。

但今年春耕,她没有因为缺钱而犯愁。“在支付宝上,用描点连线的方式在卫星遥感地图上圈出我家承包的地块,点击提交,银行就会给我授信了。”刘迎锋面带笑容地说。这是网商银行推出的卫星遥感技术贷款。今年,刘迎锋在手机“云圈地”1000余亩,银行给出的授信是40万元,“春耕这段时间花钱的地方多,分3笔贷款出了26万元资金,用来买肥料、发放现结工人工资。”刘迎锋说,对于农户来说,借款周期短、频率高、金额小,像现在贷的款,到7月中下旬早稻收割后就能还掉,只有3个月左右的资金需求,省去繁琐的评估和抵押等流程,也降低了资金成本。

据悉,此次网商银行推出的“助农计划”将让卫星遥感技术的识别作物类型从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覆盖到10大果蔬产业。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在蚂蚁集团的技术支持下,目前该技术正在攻坚,今年有望识别苹果、梨等果蔬作物,从而支持这些果蔬产业带的农户获得更有力的信贷支持。

在运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之前,网商银行也曾在农村金融上走过弯路。早期,其曾通过村小二推荐,人工审核等方式服务农户,但很快发现,人工方式风险漏洞大,不良高企,亏损额一度达到五六千万元。但是,获得科技突破后,目前,其农村金融不良率已经与其整体平均水平持平,在1.5%左右。在农业农村部6月公布的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中,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助农方案成功入选。

金晓龙表示,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是,依靠科技力量,中国的农村金融正走上一条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希望农村的每一部手机都能成为一个银行网点”。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杰表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在5亿左右,初步实现全面脱贫后更需要坚实的资金帮扶政策,防止返贫复贫。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就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短板又恰在于金融服务的缺失。网商银行的探索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传统社会网络和治理结构,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实现涉农贷款审批和发放。可以说,网商银行模式开拓了一种科技助农的新模式,是厚植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