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视讯!江苏南京:加快融合步伐,构筑开放新高地

2022-07-16 21:05:47 来源:紫金山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炎炎夏日,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上“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滚滚江水朝岸拍,江面上船来船往,一艘艘货轮接连停靠,一座座岸桥即时装卸,卡车穿梭在集装箱和吊臂之间,司机们坐在岸桥驾驶室里小心谨慎地操作着摇杆,并透过脚下玻璃紧盯着吊爪锁定、起吊、平移、下放……作为长江沿岸规模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常年来不曾停歇,彰显出强有力的经济脉动,而它只是们看市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7月14日,“走读极美南京·我们这十年”网络宣传活动之对外开放篇走进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和栖霞区,由网络人士,专家学者,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房地产新媒体专委会、文旅类新媒体专委会代表及网友代表等,组成观察团,深入感受南京市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

当天上午,一行人来到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实地了解港区当前的成产经营状况。记者从高处俯瞰码头,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仿佛积木玩具般,被龙门吊精准抓起、再稳稳摆放在码头内部的集装箱卡车上,精密有序的操作系统让整个过程看起来十分轻松。

“我们靠人力和设备提升效率,也靠科技增强竞争力。”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赵雪松介绍,当前港口的车辆出闸时间只需要5秒,船舶智能配载,单船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科学的搭配和堆放让集装箱的翻倒率(翻箱:掏出重装,倒箱:挪箱取箱)下降了30%。

港口的提速强化了南京区域多式联运的物流链。水陆联运、江海中转,南京港正在实现由“江港”到“海港”的转变,助力南京“枢纽城市国际门户”“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据介绍,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00万标箱;7月13日,“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东南亚集装箱外贸航线也正式开通,助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设备也会直接影响港口的生产作业,所以我们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修理等,如此一来,这两年我们大型装卸设备增加了十几台,但现场故障数降低了约6%。”赵雪松说。

一边是大江大河,一边是绿水青山。与港口码头一样,十年来飞速发展的还有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在距离龙潭港约14公里的桦墅村,记者看到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模样。这里山水环绕,白墙黛瓦,行走在乡村小路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色,风光旖旎的村庄让人在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该村凭借独有的“城中乡、乡边城”格局,既保留了浓厚的乡村底蕴及历史文化,留住了美丽乡愁,又兼顾城市化的交汇相融,独具魅力。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打造良好学习氛围,该村创建了“桦墅学堂”,将村内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农家书屋,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据悉,桦墅学堂还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桦墅凤凰农家书屋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村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天下午,即使炎热难耐,还是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钓鱼、钓虾,体验露营和采摘项目。“从2012年起,我们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村党委副书记孙超群介绍,因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坐拥山水资源,于是便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从环境治理、基础建设,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开发特色物产等,建设三产叠加的美丽乡村。十年来,该村已从“藏在深山人不知”变为市民郊游的热门地。

同样,迎来蝶变新生的还有江南水泥厂。当天活动的最后一站便是这个具有85年历史的工业遗存。1937年,水泥厂刚建成时,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和工艺最先进的水泥厂。在党的引领下,其填补了我国无高标号水泥的空白,创造了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工业辉煌。抗日战争期间,在守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友人德国人卡尔·京特和丹麦工程师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协助下,水泥厂更是庇护、救助了近2万难民。

作为民族工业发展中的一帧缩影,如今的水泥厂已经修缮一新。幽静的林荫道、标志性的小黄楼,草木规整,窗明几净,置身其中,恍若隔世。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江南水泥厂承载着坚韧的红色基因,多年来,它也从工业产业往文化旅游方向转型与发展,通过文化软实力挖掘与现代商业运作的机制,建设成为饱含历史文化遗迹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介绍,伴随着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栖霞片区将以更大力度打造开放高地,加快区域融合、三区融合、城乡融合步伐,实现跨过绕越向东发展的历史飞跃,并充分利用好南京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龙潭港等开放平台,力争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作示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实习生 朱奕洲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