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点!大道向前·共富体验官看振兴│江苏南京:茶园路上好风光

2022-09-13 22:05:37 来源:紫金山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初秋时节,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双墩村茶园路上,栾树花开。风乍起,栾花飘落,满地“碎金”。驱车驶过,粉红的百日菊、金黄的稻穗、翠绿的茶园……一路蜿蜒,一路风景。


(相关资料图)

“这幅风景画,是我们多年来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站在茶园路,望着苍翠葱茏、顺着岗坡绵延起伏的茶树,双墩村党总支书记耿云松打开了话匣子。

六合双墩村。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韬 摄

地处六合北部山区的双墩村,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境内拥有白云山、燕子山、岗王山、杨家山、青苗山等多座山林,土壤以砂砾土为主,过去农业用水困难,收成有限,发展水平一度在冶山街道垫底,被确定为市级经济薄弱村。“表面是农业没收成,根子是村里没产业。”耿云松告诉体验官、南师大研二学生沈童,找准“穷根”后,村里专门邀请专家前往“把脉开方”。经检测,这里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再加之土壤富含微量元素,专家建议试种茶树,发展茶产业。

谋定而后动。双墩村开辟了“试验田”,一株株茶树种下去,一片片茶叶采上来,制成雨花茶后供不应求。尝到“甜头”后,村里逐渐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目前规模已达千亩,经济效益可观。“在茶园的加持下,2017年我们就甩掉了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2019年全村最后一户贫困户脱贫出列。”耿云松说。

摘掉“穷帽”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成了摆在双墩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茶叶破题,还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统筹利用农村多元价值,持续烧旺特色产业这把火。”耿云松介绍,因地制宜谋发展,村里规划了以茶园路为轴心,沿线打造茶园、果园、田园、花园、菜园的“一轴五园”产业布局。

“大道向前·共富体验官看振兴”大型融媒体行动第一站体验官、南师大研二学生沈童(右)在现场体验采访。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韬 摄

蓝图绘就,奋力实干。瞄准野菜经济,种植“七头一脑”(马兰头、枸杞头、荠菜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香椿头和菊花脑),打造金陵野菜园;瞄准采摘经济,种植梨树等果树,打造水果采摘园;瞄准花经济,种植百日菊、格桑花,打造大地花海景观;立足江淮分水岭区位优势,种植富硒稻米……村两委班子接续奋斗,千亩茶园、千亩花园、五百余亩菜园、近四百亩果园、百亩田园已具规模,美好蓝图有了现实模样。如今,穿梭茶园路,红的花、绿的树、金色稻穗……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特色产业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眼下,虽不是茶园用工高峰,但双墩村村民陈寿永依然有活儿干。他告诉体验官,自己负责田间管理,老伴冯秀兰负责茶园路环境卫生,“家门口上班,我们老两口一年拿3万多元工资,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在双墩村,陈寿永并不是个例。耿云松告诉体验官,通过发展“五园”经济,越来越多的村民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据粗略统计,全年可带动8750人次就近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林木成行、花开芬芳,富裕了百姓,涵养了生态,双墩村成功上榜“国家森林乡村”。“有了生态好‘底子’,还要有雅致的高‘调性’。”耿云松介绍,通过重塑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乡风,双墩村金庄去年底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眼下,张洼组正全力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体验官在现场看到,工人手不停歇、机械来回作业,力争早日重现“古水张洼、醉美画乡”风貌。

随着一块块国字号、省字头“招牌”接踵而至,在双墩,“春飘茶香、夏采果蔬、秋赏花海、冬游田园”的四季旅游格局正慢慢成型。“日子是越过越好,但好日子还在后头哩。”村民任加宝乐呵呵地说。

【体验官感受】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双墩,没有涝害,只有旱灾。”在采访过程中,体验官时常听到这句话。由于村子地势较高,以砂砾土为主的土壤也不易存水,农田灌溉需要一级级向上提水,水稻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体验官沈童(右)和双墩村村民交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韬 摄

种水稻没有天时地利条件,就要换个“打法”。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双墩村另辟蹊径,变地形、土壤劣势为优势,稳步调整种植结构,主要向茶树、香椿树、梨树等要效益,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玩转新天地,要有新理念。一改卖初级农产品的方式,双墩村在推动农产品商品化上下功夫,陆续上马茶叶生产线、稻米加工中心等,不但让优质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还卖出了好价格。同时,利用机械加工设备,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去年,双墩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已达244万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研制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的花茶、果茶,推出净菜产品……双墩村的产业进阶之路仍在继续。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陈艳 高胜寒

视频制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蒋剑林 卫韬 孟勃翰 钱明 孙敬清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