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门:江苏盐城:勇当“碳”路者,解码“千亿蓝海”!践行“双碳”目标,加速崛起“绿色能源之城”

2022-11-15 09:49:22 来源:盐阜大众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1026.49亿元!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75.73%。

盐城市吹响了“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号角,提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加快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长三角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新能源产业破千亿,正是盐城践行“双碳”目标,打造绿色能源之城的最新注脚。


(资料图)

从2019年的540.18亿元到2020年的625.2亿元,从2021年780.12亿元再到目前超千亿元,不到4年时间实现翻番,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步履铿锵、持续跨越,在中国东部沿海激荡澎湃的蓝色动能。

抢占新风口,筑牢“2+4+8”产业布局

盐城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延绵的黄海滩涂,浩瀚的蓝色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光”资源。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盐城踔厉奋发、躬身其中,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在新风口下抢占先机。

盐城见势早、起势快,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市级新能源产业专班推进机制,由市发改委牵头,系统谋划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等各项工作,运筹帷幄下好先手棋,集聚157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构建形成“2+4+8”产业布局,打造“两大集群、四大基地、八大园区”立体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两大集群”: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

“四大基地”: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综合利用基地、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八大园区”:大丰风电产业园、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东台风电产业园、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滨海风电产业园、响水风电产业园、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建湖光伏产业园。

领先布局的盐城,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目前,盐城已落户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润阳光伏研究院,建成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车电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十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首个海上风电实训平台、风电领域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内首个CIGS-BIPV项目等重要产业创新示范工程。

竞逐新赛道,构建“2+2+2”产业体系

风从东方来,潮起正扬帆。经过多年努力,盐城把丰富生态资源转化为支撑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以“龙头引领”“链式思维”构建“2+2+2”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含绿量”,已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晶硅光伏是盐城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链,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润阳、悦阳、正泰新能源等一大批光伏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竣工投产。今年1-9月份,晶硅光伏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779.26亿元,同比增长188.96%。新签约亿元以上光伏产业项目28个,其中,通威25GW光伏组件、双晶25GW硅片、阿特斯10GW硅片及电池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

风电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今,盐城已引进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为代表的整机制造企业,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上玻院、京冶轴承等配套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泰胜风能、海工能源、长风海工等海工制造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风电全面“平价上网”,对风电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年以来,盐城推动和帮助风电装备企业外拓市场订单、内增创新动能。1-9月份,风电装备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42.16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5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盐城“风光”产业基本盘持续扩大。今年全市实施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44个,1-9月份已累计完成投资121.79亿元。

氢能和储能产业迎来重要的风口期,盐城未雨绸缪,以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定位,积极培育发展储能产业。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点,探索“绿电”制“绿氢”的现实路径,打造长三角示范绿氢基地。今年天合、阿特斯纷纷“加码”,在盐城投资超百亿元储能项目。

在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方面,盐城重点发展高压输电电缆、交流海底电缆和绝缘导电材料等产品,开发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站内多功能测控装置、站域保护控制装置、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聚焦新能源运维及后服务市场,推动产业全寿命周期实时监测和运维闭环管理。今年顺利建成“220 千伏花洲输变电工程”等系列电网网架加强工程,持续提升电网新能源消纳输送能力,积极推广“供电+能效”服务,提高终端用能效率,降低客户用能成本,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能源之城呼之欲出,盐城构建“2+2+2”新能源产业体系的脚步更加坚定。

勇当“碳”路者,推动能源绿色脱碳转型

实现碳中和,全球能源消费向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型成为其中关键一环。而在此过程中,盐城一直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双碳”行动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盐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3600小时,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0-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是江苏太阳能资源富集之地。

依托资源禀赋,这里云集了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三峡、大唐、华电、中广核等一大批央企和大型国企,实施风光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

“十三五”期间,盐城规划海上风电容量822万千瓦,占全省56%。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占全省61%、全国39%、全球10%。“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近远海海上风电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超过全省70%。同时,正在对全市光伏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开发建设,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的光伏发电基地。

自2007年,盐城首座陆上风电场—弶港风电场投运,到2010年首座光伏电站—国能阜宁光伏电站投运以来,盐城立足资源禀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截至今年9月底,盐城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35.76万千瓦,占全省25.48%,规模全省第一。其中,风电946.58万千瓦,占全省42.12%。1-9月份,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9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9%,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9.15%,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59.23%。这意味着,全市每使用100度电,就有近60度来自新能源发电。盐城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提供更多借鉴。

盐城“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风光”盐城,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打造绿色能源之城,阔步迈向两个“2000”蓝海,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探索路径,创造绿色智慧能源美好未来。

黄云鹰 宋浩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