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提升跨境便利化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缓解跨境融资难题

2021-06-21 14:12:07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具有优质信誉的小微企业融资更容易、更快捷了。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30日,企业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办理国际结算229.51亿美元、国际融资299.61亿元、保险金额95.8亿元、出口信用保单12.4万份,惠及企业20.8万家。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其中包括“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同港口、铁路、民航等信息平台及银行、保险等机构对接”。

据记者了解,自2019年以来,海关总署积极推进“单一窗口”与银行保险行业合作,加快探索创新“外贸+金融”服务模式,并将“单一窗口”大数据平台优势与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应用了“单一窗口”金融服务系统,已有12家金融机构先后参与试点,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跨境便利化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大数据支撑,缓解跨境融资难题

“单一窗口”整合汇聚了国际贸易全链条数据的优势,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最稀缺的国家级平台数据,准确、可信度高,也为提高金融业务审核的真实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同时开启了新的线上获客渠道,提高了融资贷款风控水平。

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单一窗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叠加,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拓展的服务模式、缩减的操作环节让企业能够全线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各项业务,随时随地掌握办理进度和结果,缓解了银行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据测算,与传统模式相比,融资贷款时间已由之前的数月之久缩短到了1日内,企业办理汇出汇入的时间也由数小时缩短至2分钟以内,满足了企业全天候、无纸化提交的要求,减少了企业来回奔波和操作成本,大幅提高了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效率。

智能化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单一窗口”积极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等新技术在金融服务系统中的探索运用,最大程度地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努力丰富金融服务应用场景,除PC端金融服务外,还提供移动客户端及银行网银客户端等多种接入形式,有效提高了金融机构国际贸易服务质效。

此外,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金融机构借助“单一窗口”平台推出的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贷款延期等多项举措,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小微信保功能,面向目标企业精准提供政策提示信息,相关国别、行业风险预警信息,便利小微企业快速获得地方财政信保补贴,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小微信保功能基础上推出的“信保贷”功能和投保、融资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障保险的风险缓释作用。金融服务系统极大便利了进出口企业,激发了市场活力。

规范化管理,确保服务可持续

据了解,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海关总署研究制定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扩大试点对接管理规范》,对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对接流程以及相关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并明确定期对各试点机构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推广应用效果好的试点机构,在后续金融服务产品合作对接上优先支持。并在扩大试点过程中,将相关资源向普惠金融业务倾斜、向上升势头强劲的金融机构倾斜,有效利用好国家资源。

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积极推动在全国外贸领域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研发上线通关业务申请一窗办理、监管验核结果一窗反馈、物流金融服务多元拓展等系统功能。

截至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汇集17个成员单位、71类、3429个数据项,累计交换数据超过31亿条;推进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联网核查,涉及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等17家部委,除安全保密需要外的38种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全部实现电子联网、在通关环节进行自动比对核查,企业不需要再向海关提交纸质监管证件。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