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人才辈出,田径赛场争金夺银,广东接力为何能长盛不衰?

2023-05-13 19:31:17 来源:金羊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柴智 苏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视频拍摄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龙希视频剪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2023 广州田径接力公开赛暨田径分区邀请赛(第 1 站)5 月 13 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鸣枪起跑,这项赛事落户广东,有为世界田联接力赛提前练兵的考虑,也与广东田径拥有深厚的短跑和接力项目底蕴作为支撑不无关系。

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广东省田径协会秘书长、前二沙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兼总教练麦国强和中国田径 4 × 100 米接力队总教练黄淡伟,聊了聊多年来 " 广东速度 " 在赛场上的故事,梳理出广东在短跑和接力项目上长盛不衰、屹立不倒的背后原因。在人才梯队建设、科学训练理念和优秀教练员的培养等方面,广东短跑早已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规范化体系。

传统 广东扛起中国短跑大旗

体育圈如今说起短跑,广东速度苏炳添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中国短跑的历史长河中,广东速度几乎就代表了中国速度,他们在历届全运会争金夺银,多年来源源不断地向国家队输送一批又一批的短跑运动员。

沈孝智被称为广东短跑界的泰山北斗,他最先在全运会的田径场上吹响了广东短跑项目争金夺银的号角。1965 年第二届全运会,他与队友并肩作战,一举为广东夺得男子 4 × 100 米接力冠军。其后苏炳添的恩师袁国强强势 " 接棒 ",在 1968 年创造了我国第一个男子百米电计时纪录(10 秒 61),后又两度刷新全国纪录,并在 1979 年第四届全运会包揽男子 100 米和 200 米冠军。

与袁国强同期,广东还出了一批接力人才。1980 年,袁国强、何宝栋、余壮辉和王少明称霸国内男子 4 × 100 米接力,中国接力队以此为班底出战 1982 年亚运会," 广东短跑四少 " 以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 4 × 100 米接力冠军!

1983 年第五届全运会,广东田径队以 10 金创造历史最佳成绩,其中何宝栋独揽男子 100 米、200 米、4 × 100 米和 4 × 400 米四枚金牌,成为当时国内体坛的 " 当红炸子鸡 "。

黄淡伟至今难忘 1986 年汉城亚运会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举国关注中韩金牌大战,双方的夺金争夺持续到闭幕式前两小时。在最后一项男子 4 × 100 米赛前,中韩的金牌数都是 93 枚,最后余壮辉与队友夺得金牌,确保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总数上名列榜首,那一刻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体育人!"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又涌现出黄淡伟、韩朝明、尹汉钊、吕兵、梁铿等短跑名将,此后沈孝智的徒孙们撑起广东短跑的半壁江山,苏炳添、莫有雪、梁劲生、温永毅、梁嘉鸿、严海滨、陈冠锋和梁小静等运动员又在百米赛道争金夺银。

麦国强将广东短跑人才的培养称为接力棒," 广东短跑的传承具有系统性和长远性,我们就是一代接一代,像现在的新星陈冠锋就有机会扛起中国短跑的大旗。" 正是广东田径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追逐体育梦想的赤忱之心,让广东的传统优势项目屹立不倒、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探因 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东短跑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与先天的基因、天气因素有关,也离不开教练团队先进的训练技术和理念。

广东短跑运动员虽然身材普遍不高,但爆发力强、步频快、动作灵活。在训练环境上,广东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运动员不会因为天气寒冷而降低训练质量。

在训练手段和人才培养上,麦国强和黄淡伟均认为专业科学健全的培养和训练机制以及 " 走出去、引进来 " 的利好举措推动了广东短跑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麦国强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我们对于短跑的认知更深。近年国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数据的精准把控,都让我们的训练增效显著。田管中心‘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也拉近了我们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像苏炳添的外教兰迪是他成绩飞跃的有力推手,目前我们也派出陈冠锋的教练梁嘉鸿去美国跟随顶尖的教练学习,加上营养师、体能师、康复师等保障团队和先进训练器械的配备,整套体系已趋于规范化。"

此外,广东民众对于跑步和体育健身的高涨热情,在麦国强看来也从侧面推动了广东短跑的蒸蒸日上。" 归根结底还是跑步爱好者的增多,也就是具备超高运动能力的潜在人口增加,我们的选材范围也就扩大了。"

黄淡伟认为广东短跑与时俱进的训练理念站在时代前沿," 我师父沈孝智当年就一直强调要勇于创新,将新的训练理念和传统经验融合起来,相辅相成。而且广东自下而上的培养体系也有助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无论是基层的体校,还是省队、市队,教练员大多出自二沙运动训练中心,大家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基本上一脉相承,这套体系易于发现好苗子,提升训练效果,来到省队后不需要在基本功上浪费时间。"

蜕变 细节中形成默契,意外中积累经验

4 × 100 米接力,要求四名运动员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完成交接棒,考验运动员的团队合作能力,难度和风险度极高,比赛中任何的风吹草动和细节变化,都关乎成败。曾经身经百战的黄淡伟坦承 4 × 100 米接力出现意外是家常便饭。广东接力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在一次次的细节拿捏中形成了默契,在一场场的失败与意外中积累了经验。

黄淡伟与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分享了两个小故事,细数广东接力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1993 年第 7 届全运会,在代表广东队出战男子 4 × 100 米接力的四名运动员中,只有梁铭忠的专项是 100 米,而且还没有进入最后的决赛,黄淡伟主攻 200 米,郑育斌的主项是 400 米栏,罗旭明的主项是 200 米和 400 米。" 当时论整体实力,我们最多能拿到铜牌,像广西队、四川队中都至少有两人跑进百米决赛,但我们就是凭借交接棒的默契配合,最终笑到了最后。广东向来都特别重视交接棒技术,无论是经验还是训练手段都要强于其他对手,所以全运会上 80% 至 90% 的接力金牌都是广东夺得。"

在挫折与失败中淬炼,是竞技体育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尽管广东接力在比赛中已将细节做到极致,但意外失金依然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2001 年第 9 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作为东道主,广东队成为当之无愧的夺金热门。" 当时我们的整体实力非常强,200 米、400 米的冠亚军都被广东队包揽,而且赛前也将细节做得非常到位。那时候运动员侧面还有号码布,为了避免摆臂过程中接力棒插进号码布的空当处,出现掉棒的情况,我们特意拿胶布贴得严丝合缝,但终究未能阻挡意外的发生。徐自宙在跑完第二棒准备交接时,由于其摆臂动作不太规范,接力棒直接敲在了自己的大腿上,不幸发生掉棒,直接导致这块稳拿的金牌旁落,所以说任何小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功亏一篑。"

广东短跑不仅有速度,也有温度,这是传承至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 1 月,沈孝智教练因病去世,其徒子徒孙从天南海北赶来送沈指导最后一程,黄淡伟称这就是广东短跑大家庭般的温暖。" 沈指导总是给我们传递正能量,我也希望广东短跑的创新精神、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能够代代相传。现在的年轻运动员是幸福的,他们能走出去感受国外的先进理念,也能在家门口参加高水平比赛。我相信本次广州田径接力公开赛对于提升团队配合能力和积累经验,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龙希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