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品质安置房里的美好新生活正在开启 持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升

2022-06-13 08:24:21 来源:每日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终于要‘回家了’!”5月底,余杭区良渚街道小洋坝农居点一期(小洋坝家园)集中交付,592户回迁居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终于尘埃落定。

小洋坝村12组的村民郁平早早做了“收房攻略”,交付当天一家人一起上阵“验收”。郁妈妈负责仔细检查新家各处,郁爸爸麻溜地打开水电表核对数据,老两口对房子质量和小区配套都很满意。而郁平则已在考虑装修事宜,“这里略微改造下,空间就足够放一台两门冰箱;次卧给两个孩子,放一个上下铺,再摆放两张书桌……”

品质安置房里的美好新生活正在开启,老小区的改造路也越走越宽。

上城区望江街道清泰门社区的居民裘伟民最近发现,住了十几年的老小区,正不断散发“新鲜感”:门口的路铺平了,门头也焕然一新,环境正变得大不一样。“等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社区配套用房建起来,我们这些喜欢歌舞的退休老人也能有个活动室排练了。”他满心期待着。

住得好,不仅是城里人的“心头事”,也是村里人的“头等事”。

说是“头等事”,以前却也是件“烦心事”。“建房申请表虽然可以直接交到村里,但是选房型、弄设计图纸等要跑好多路去镇上或市里,麻烦!”不过,最近一次建房审批体验,让建德市下涯镇春秋村村民胡一民将“差评”改成了“点赞”,“现在只要到村里服务大厅,在交互机上登录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就能线上递交建房申请,还能VR看房型、查建材价格、找靠谱工匠,回家后还能在‘美丽农房’小程序上查看审批流程和结果,又快又方便。”

在杭州,安居正成为城乡群众乐享共富的幸福底色。

“城乡建设,事事关系民生。而住房,是基础,也是最大的民生。”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城乡建设系统从群众最关心的“住”的问题入手,通过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提速、老旧小区改造、农房改造提升、农房建设管理“一件事”改革、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等,推动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同时,通过实行安置房项目直接相关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老旧小区“综合改一次”补足配套功能及周边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和城乡绿道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等,持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均衡。

自2016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以来,杭州已基本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的改造,安置房项目实现“应开尽开”;2019年至2021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714个小区改造,惠及住户近36万户。“十三五”期间,新建农房7.65万户,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1228户,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动态清零,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4个和美丽乡村325个,149个小城镇实现了华丽蜕变,受益人群超过200万。

迈入“十四五”,在“住得好”的共富实践上,杭州持续走“深”走“新”。

作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杭州以领跑姿态不断探索和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推动有条件的小区整合现有资源,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和“三化九场景”功能嵌入,增补优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从“造房子”到“造生活”的迭代升级,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单元。

而从一套房子、一个社区到一个城镇、一片风貌区,杭州城乡建设促共富的实践覆盖面不断拓展,纵深度不断延伸。

“我们以系统重塑的新理念促进城乡风貌大提升,通过立足全域、因地制宜、点面结合、集群化开展整治提升样板项目、样板区域建设,探索一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科学路径,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建委)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全市已累计推动建设未来社区118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37个,创成首批省级未来社区11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数量全省领先。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我们继续以高品质城乡建设彰显鲜明人民城市属性,把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回迁安置提速等做深做透,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农房建设管理‘一件事’、美丽城镇创建、绿道网建设等做细做精,高水平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率先破题、示范先行。”市建委负责人还表示,将在保障和服务民生的基础上加快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能级,加密城乡路网建设,统筹地下空间高效开发,加快给排水设施能级提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城市贡献城建力量。

(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