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大模型有望成为机器人智能“大脑”

2023-08-17 21:14: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8月17日,《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下称《报告》)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时代机遇与挑战论坛上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汽车和电子行业目前仍是机器人应用程度最高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展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大模型将成为机器人智能的“大脑”,机器人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


(资料图)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报告》显示,当前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将机器人视为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出台机器人的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制定机器人发展的战略和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机器人布局。

在技术发展态势方面,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专利申请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居于世界首位,专利申请量保持上升态势,领军企业重视全球专利布局,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在市场应用情况方面,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汽车和电子行业目前仍是机器人应用程度最高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

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机器人科技发展和科技实力的标志,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前沿共性基础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部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需要聚合产业界和学术界相关研究资源,共同开展重点攻关,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形成合力,以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通过专利数据分析,我国在机器人模块化与重构、多任务规划与智能控制、信息感知与导航等技术方面已累计了一批专利成果。近年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机器人作为前沿技术的载体和平台,加快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对机器人的形态、功能和应用场景带来深远影响,我国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加快研发取得大量的基础创新成果。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品优势不断增强,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

从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布来看,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广州、青岛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并在当地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之下涌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锐企业。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广州、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相当大的后发潜力。

具体来看,北京市锚定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圳市打造服务机器人集群,上海市聚焦工业机器人应用,东莞市主攻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杭州市着力推动集成应用发展,天津市发力特种机器人产业,苏州市汇聚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佛山市加速布局产业链中下游,广州市引领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青岛市加快机器人+向纵深拓展。

大模型有望成为机器人智能“大脑”

《报告》指出,我国拥有广阔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机器人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并在新能源汽车、医疗技术、电力巡检、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不断走深走实,有力支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机器人应用加快向充电维护环节拓展,在医疗手术领域,机器人辅助手术实施的能力大幅提升,在电力巡检领域,机器人正加速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全流程。在光伏组件领域,机器人在电站运维环节释放应用价值,在物流仓储领域,机器人集群助力仓储系统自动化作业。在室外配送领域,无人配送车实现在特定区域安全运营,在消防救援领域机器人功能加快智能化应急救援升级,在商业服务领域,云平台助推机器人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机器人共性与前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电子、机械、生物、材料等大量科学和技术正在相互交融中,相互促进,融合创新,高端化、智能化生态构建成为中国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一是新技术加快融合创新突破,二是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三是大模型将成为机器人智能的“大脑”,四是机器人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五是机器人生态加速共融共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