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天下!一舞越千年 “散乐”动今人

2023-02-13 09:18:54 来源:辽沈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沈阳音乐学院创排的古典舞《散乐图》登上央视,填补辽代乐舞这一领域空白。受访者供图

沈音创排古典舞《散乐图》登上央视,填补辽代乐舞这一领域空白。受访者供图

诗意壁画,古韵悠扬。近日,沈阳音乐学院创排的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散乐图》登上中央电视台一套《古韵新声》春节特别节目和2022年的辽视春晚。该作品以辽墓壁画“散乐图”为创作基底,在深入挖掘丰厚的辽代乐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载歌载舞的散乐形式表现出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包容性以及契丹族特有的粗犷古拙等特点,生动再现了古壁画中歌舞繁盛的场景与民俗文化,也填补了辽代乐舞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关资料图)

以耳目一新的风格

征服了众多观众

据了解,《散乐图》的编导田湉、张蕊、蒋树栋三位老师于2021年底开始进行采风,对作品的框架、服饰、音乐、道具、妆发等进行交流研讨,听取专家意见,并经反复推敲修改后最终定稿。该舞蹈作品的形象塑造和服饰主要以壁画“散乐图”为原形,道具以辽三彩、牡丹图以及黄、褐、绿三色为主要元素,通过二度创作并结合现代审美,将辽代乐舞的形象重现舞台,一亮相,就以耳目一新的风格征服了众多观众。

辽墓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当中有“散乐图”“出行图”“启门图”“天文图”“备经图”“备宴图”花鸟屏风图“对弈图”等,全面反映了辽国的经济、文化、艺术、民俗、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文化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经过对比与研究后,编导们发现,辽代壁画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妙当属“散乐图”,“散乐图”以其独特的场景构成与生动的人物形象,传递着具有该时期民族特色与民俗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娱乐性质的图像映射着辽代社会生活、文化特征等。“散乐图”与其他内容墓室壁画相比,更易于获取对画面装饰性与文化属性的思考。画中形象独特的服装造型,更为直观地展现着辽代特殊的审美观念,丰富的服饰细节与写实的绘画表现手法为研究该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提供了论证依据。古典舞作品《散乐图》是对辽代乐舞进行尝试性的复原、再创作,通过舞蹈作品传递辽宁地域的历史文化符号,弘扬辽宁地域舞蹈文化,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递出古代少数民族

豪放、直爽的精神面貌

舞台上,当17位舞者缓缓走来,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律动的身影轻盈升腾,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古代画卷,更仿佛亲自参与了辽代鼎盛时期的某个重要欢庆活动。这样的艺术创意,再辅以现代灯光调度、舞美效果,古韵诗意扑面而来,与当代人的审美不谋而合,引发了广泛共鸣。于是,在时空交错中,千年不绝的文脉得以延续。

整支舞蹈采取沉浸式表演方式,在拍板、琵琶、筚篥、笙、腰鼓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辽代舞者”彷佛从晨光中走来,穿越历史尘埃,让千年以前的辽代乐舞艺术在飞扬的裙袂里、在舞者明媚的脸庞上鲜活起来。舞者服饰艳丽,幞头插花,舞姿突出肩部的抖动、腕袖的绕收以及半脚掌碎步的强节奏感,传递出古代少数民族豪放、直爽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游牧文化不拘一格和民族融合的特征。

《散乐图》引发观众关注

并持续热议

《辽史》志·卷二十四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辽有散乐,盖由此矣。”由此可见,散乐是辽代乐舞的主要表演形式。辽代乐舞《散乐图》与近年来另外两档被热议的古风舞蹈《只此青绿》和《唐宫夜宴》有着各自迥异的地域起源、文化内涵,也因此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视听呈现。

《散乐图》播出后,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关注并持续热议。观众认为:“舞蹈唯美又浪漫,呈现出了属于国风的独特魅力”;“完美还原了古人奏乐庆贺的场面和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既有韵味又有观赏性,国风舞蹈《散乐图》请持续出圈,一遍根本看不够!”可以说《散乐图》高度还原了“辽代散乐”的神韵,尽显北方民族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舞蹈将引领观众穿越回距今千年的辽代,去发掘古人曾有过的浪漫雅趣。

辽沈晚报记者赫巍利

责编:杨 旭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