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成州城原是辽圣宗为女儿耶律岩母堇所建——千年古城见证公主的凄美爱情

2023-06-02 09:19:24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成州城内辽塔地宫出土的银塔,塔身内藏银箔铭文。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图中土堆为成州古城墙遗址。

距离成州古城遗址西北2公里的山坡上,矗立着睦州城塔,目前保存较好。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相关资料图)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商越文并摄

访古寻踪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有一座千年古城遗址——成州城,城外还有一座巍峨的八角十一级密檐式空心结构砖塔。这些辽代遗址,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辽国公主耶律岩母堇在这里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如今,在凉爽的夏风吹拂下,古城和古塔遥相呼应,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

1

辽圣宗为二女儿、驸马建一座城

近日,记者在文博专家的引领下,来到距离阜新市30公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镇红帽子村,踏访成州城。它是我省境内现存比较完整、面积较大的一座辽代古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州城址呈长方形,南北城墙长754米,东西城墙宽696米,由土筑夯建,现存高3米至5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镇文化站站长赵晓建告诉记者,古城有南北两座城门,现城门为豁口形状,留有瓮城的痕迹。城内存有一处土堆,杂草丛生,民间传说是“点将台”遗址,其余辟为耕地。记者注意到,为了保护城址不被侵占,城址边特意设置了隔离界桩。

陪同记者现场调研的阜新市文物局局长王立辉介绍,阜新是辽代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的聚居地,遗留辽代城址11处、辽代古塔3处。为了加强辽代遗址保护和利用,阜新市专门制定出台了“保护条例”,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成州古城建于辽圣宗太平元年(1021年),原名睦州,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二女儿晋国长公主耶律岩母堇的私城。”王立辉说,《辽史》记载这里为“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辽圣宗在这里以随嫁奴仆建立州城,作为女儿的陪嫁,希望爱女耶律岩母堇与驸马萧绍业能够生活和睦、幸福美满,将州城定名为睦州。后来耶律岩母堇改嫁离开此地,此城改名为成州。

距古城西北约2公里、在红帽子镇两家子村北山上,绿树掩映中矗立着一座辽代睦州城塔,始建于辽圣宗时期。因辽代皇帝崇尚佛教,因此辽代州城建设与塔寺建造融为一体,重要州城皆造塔建寺。在睦州城塔下,记者看到石碑上的古塔简介:“现存塔高24.4米,为八角十一级密檐式空心结构砖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抬头仰望,古塔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仿木结构古雅精美,虽然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站在塔旁的山坡上,俯瞰远处的田野、山丘、森林,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不由飘到千年前塔下那座繁华热闹的古城中……

2

公主的爱情最后沦为宫斗牺牲品

史料记载,在辽圣宗14个女儿中,耶律岩母堇排行第二,是元妃萧耨(nòu)斤(谥号钦哀皇后)所生。辽圣宗希望自己的爱女岩母堇与丈夫萧绍业能够和睦幸福,甚至将州城命名为睦州。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岩母堇一生坎坷,经历了4次婚姻,没有生育子女。

《辽史》记载,岩母堇的第一次婚姻是嫁给辽圣宗之仁德皇后的弟弟萧绍业。仁德皇后萧菩萨哥容貌俊美、有才华,深得辽圣宗宠爱,但是所生两子都夭折,圣宗皇帝便将时为宫女的萧耨斤所生的儿子耶律宗真(后即位为辽兴宗)交给仁德皇后抚养。耶律宗真长大后,侍奉仁德皇后十分恭谨,生母萧耨斤很不高兴,这导致耶律宗真当皇帝后也一直与生母不亲密、心存隔阂。

岩母堇是圣宗与萧耨斤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仁德皇后的弟弟萧绍业,因此,公主和驸马完婚后,在睦州城中设有辽圣宗和仁德皇后的画像,天天拜谒。这些做法,对身为母亲、贵妃的萧耨斤来说是一块心病。萧耨斤生育有两子两女,即儿子耶律宗真和耶律重元,女儿耶律岩母堇和耶律槊古。随着在皇宫中的地位逐渐稳固,萧耨斤多次诬陷皇后萧菩萨哥,并暗中培植势力。

太平十一年(1031年),辽圣宗驾崩。临终前,辽圣宗遗命封萧菩萨哥为皇太后,萧耨斤为皇太妃。但是“元妃匿之,自为皇太后”(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儿子耶律宗真即位后,萧耨斤自封为皇太后,并逐渐掌握朝中大权。她开始疯狂地打击陷害萧菩萨哥,并最终将她杀害。自然,岩母堇和萧绍业也成了这场宫斗的牺牲品。

史料记载,萧耨斤先是诬陷女婿萧绍业参与宫廷政变,赐死。在岩母堇的再三恳求之下,萧绍业免死,被逼出家为僧,封号“吕舟”。岩母堇和萧绍业本来非常恩爱,遭遇这样的变故,二人悲痛欲绝。岩母堇请旨,将城中的驸马府改为寺庙,萧绍业在此出家。多年后,吕舟圆寂。弟子们遵从他的心意,在城西南角建了一座塔。此塔于上世纪60年代被损毁,塔基地宫出土了金、银小塔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其中金塔塔身刻有铭文,约200字,有寺庙住持“吕舟”字样;银塔塔身内藏银箔铭文,从铭文中推知,此塔建于辽道宗(耶律宗真的长子)大康二年(1076年)。

岩母堇第一次和睦的婚姻就这样被其母毁掉。《辽史公主表》中载,岩母堇此后改嫁,在母亲安排下,先后嫁给第二任丈夫萧海里、第三任丈夫萧胡睹,都“不谐,离之”。清宁十七年(1071年),40多岁的岩母堇第四次出嫁,嫁给了65岁的韩王萧惠。沦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耶律岩母堇的一生令人叹息。

3

创建“头下军州”发展农牧业

史料记载,睦州城为皇帝赏赐公主的私城,后改名为成州,晋升为“头下军州”。阜新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添刚解释说,“头下军州”即辽代贵族的领地,是辽代颇具特色的一种行政机构,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诸王、国舅、重臣在对外征战中俘虏人口自己建立的;第二种是在居住地建的州城;还有一种是皇帝嫁女儿时赏赐的,也就是陪嫁公主的私城。成州城显然是最后一种情况。

查阅《辽史》记载:“成州,长庆军,节度……北至上京七百四十里,户四千。”从中可知,成州的驻军名称为长庆军,由节度使统领,属于大州城,因为“大者称节度州,小者称刺史州”。节度使由中央任命,刺史以下则由头下本主任命。而且“头下军州”还享有特殊待遇,即除酒税需要交纳上京盐铁司外,其他征税“各归头下”所有。而能够得到这种权力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核心——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

资深考古学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做过细致考证:在《辽史》《契丹国志》《亡辽录》所列的“头下军州”中,去掉重复的,共有35个“头下军州”,地点主要集中在今辽宁、内蒙古、吉林三省区,大部分位于我省境内,因为这里是契丹的传统居住地。在35个“头下军州”中,以“从征俘掠”建起来的比例最大。

冯永谦告诉记者,辽代“头下军州”主要是因俘掠汉民而创建。中原被掠汉民来到辽地后,失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而建立州城则是妥善安置他们的有效方法。这样建立的州城,一方面是给诸王外戚以特殊待遇,另一方面也是为安抚被俘来的汉民。这些“头下军州”从辽代建国之初开始创立,大约持续到辽代中期,以后就不再设置了。因为到了辽圣宗时期,北宋和辽朝订立“澶渊之盟”,不再征战,以俘掠来建“头下军州”就停止了,原有“头下军州”也渐渐纳入国家经济和行政建置正轨。辽道宗清宁年间(1055年—1064年),“头下军州”的成州、懿州等就先后转化为国家行政区划。

分析这些“头下军州”所处的地域,会发现它们是沿着草原的边缘地带创建的,即在东京道(治所辽阳府)的外围建立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冯永谦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契丹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东京道是契丹族势力壮大后,首先获得的生产力先进的地区,契丹人把它看作是自己的根据地。随着辽太祖、太宗南下中原,将俘掠的汉民输向这一地区及其边缘地带,就是非常自然的事。随着这些“头下军州”的建立,草原的边缘地区活跃起来,大批汉民的迁入,让这里出现了新的经济类型——农牧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铁铧、铁锄、铁镰等农业生产工具,并有石磨、石臼等文物。这都表明,“头下军州”的农业生产发达。

处在农耕区与游牧区之间的城镇——“头下军州”的建立,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对契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起到引领作用。

责编:王永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