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夜 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在辽博举办

2023-08-23 11:22:39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七夕夜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在辽博举办

“清音悠远”落幕琴音绕梁

古琴文化展闭幕会上,古琴演奏家现场演奏了6首经典古琴曲。


(资料图)

本报记者朱忠鹤文并摄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特别之作;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的收官之作;

“夜游辽博”的精心之作。

8月22日,恰逢“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七夕节,这晚,辽宁省博物馆策划推出“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闭幕琴会”,让低回婉转、纯朴古雅的古琴雅乐,伴随来自各地的观众共度七夕。

琴音,松沉旷远;奏者,沉浸其中;听者,如痴如醉。

18时,闭幕琴会正式开场,由多位古琴演奏者合奏的《四大景》迅速将全场观众带入枕流漱石的意境之中。

整场琴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古琴演奏家李蓬蓬、裴金宝、朱默涵等,共安排6首经典古琴曲目。除《四大景》外,传统古琴曲《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秋江夜泊》《欸乃》《高山流水》和《忆故人》也一并献给全场观众。

悠长古雅的琴音,清微淡远的意境,一首古琴曲终了,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为了营造良好的听琴效果,辽博此前通过官方平台发放了1000张免费琴会入场券。让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入场券仅上线1分钟,就被一抢而空。

“我觉得特别幸运,能抢到入场券。”观众曾明笛是古琴爱好者,他兴奋地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德国桃源琴社社长、任教于德国李斯特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跨文化音乐教研室的李蓬蓬现场演奏了古琴曲《欸乃》。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李蓬蓬说,虽然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但它所构筑的浑然超脱之境,在国外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辽博推出的“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中,展出一张唐代时期、距今1200多年的国宝级古琴“九霄环佩琴”。这类唐代古琴全国仅存世4张。李蓬蓬曾亲手弹奏过收藏在私人手里的唐代“九霄环佩琴”。她表示,与其他时期的古琴相比,唐代古琴的音色更深沉与厚重,充满了力量感。

虽然对辽博收藏的“九霄环佩琴”早有耳闻,但李蓬蓬是第一次看到它,“辽博能收藏这样一张古琴,而且能在这次展览中亮相,这不仅是辽宁人的幸运,也是全国各地观众的幸运。”

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传承人朱默涵说,辽宁是古琴艺术发展较早的省份。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兴起,辽宁地区古琴爱好者不断增多。省内文博部门大力弘扬古琴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借助古琴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今年5月18日正式开展。作为辽博首次举办的古琴文化主题展,历时3个多月的展览共展出古琴文化相关文物、古籍121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件/组,外借文物11件/组。

古琴文化展恰逢暑期,辽博的统计数据显示,古琴文化展期间,有60万人次观众走进博物馆,一览古琴风韵。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告诉记者,除了主题展览外,在3个月的展期中,辽博还围绕古琴策划推出了线下讲座、琴与诗诵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辽博还将“清音悠远”搬上“云端”,观众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屏幕,就能随时随地在线上观看古琴文化展。

七夕节当晚,除“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开设夜场外,立体化展示我省非遗皮影技艺的“光影有声——走进皮影的世界”展览、多角度展示清代东北地区唯一一座官窑的“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展,以及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展、中国古代碑志展等展览也一并与观众见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展厅内,观众都络绎不绝,他们或三三两两小声讨论,或一个人静静地驻足欣赏。据了解,这是今年辽博第二次为方便更多观众利用闲暇时间观展而专设的夜间展览。

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的李徳宇前一天刚来到沈阳,听说“七夕”这晚辽博开设了夜场,他特意选择晚上逛一逛辽博,“觉得挺幸运的,辽博的文物也很丰富,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对辽宁地域文化有了充分了解。”

责编:杨 旭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