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评剧《沙海情》礼赞治沙人

2023-09-01 07:25:14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讲述70年来彰武绿进沙退故事


(资料图片)

现代评剧《沙海情》礼赞治沙人

《沙海情》将传统评剧的优美唱腔和现代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实现了舞台艺术的多元演绎。孙海涛摄

本报记者吴丹

核心提示

漫漫治沙路,绵绵沙海情;壮哉七十载,耕耘情满怀。8月29日、30日,由阜新市歌舞剧院创编的现代评剧《沙海情》在辽宁大剧院演出,至此,该剧已在阜新、沈阳公演11场,并将于9月中旬亮相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与滨城大连的观众见面。

“荣华富贵我不羡,留守家乡斗沙顽。只要沙丘变绿颜,再苦再累也心甜。”这是阜新创排的现代评剧《沙海情》中主人公侯天喜发自内心的呼声。

阜新市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素有“沙窝子”之称。经过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彰武正在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彰武治沙精神所体现的矢志不渝、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是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基于此,我们创编了这部反映治沙人风采的剧作。”阜新市歌舞剧院院长、该剧艺术总监魏德全表示。

用原型人物串起全剧

展现一代代治沙人的赤诚

风声呼啸,坐在前排的观众似乎感到黄沙扑面,极强的现场感顿时将人们带入了剧情。

阜新彰武北甸子村。满目是沙丘子,没有绿色。一声悠长嘹亮的唢呐声响彻云霄,黄沙漫天,木雕一般的画面开始有了动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肩扛铁锹、树苗,慢慢走进沙岭,铁锹上系着的红绸带分外醒目。

随着抒情又伴着几分悲壮的主题曲响起,大幕拉开。刘斌、志强、侯天喜、秀美……《沙海情》中塑造的人物是治沙人群像的综合体。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老所长刘斌在沙丘子里迎来侯天喜的诞生,20年后侯天喜的恋人安晓静举家南迁,侯天喜面临人生重大抉择。走还是留?他犹豫不决。村委会主任志强为了拉树苗被惊翻的马车砸伤牺牲,老所长等人呕心沥血奋战在治沙第一线,这一切深深刺痛了侯天喜,他放下儿女私情,扎根家乡植树治沙。侯天喜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深深打动了秀美的芳心,赢得了美好的爱情。

提炼和融合这些治沙英雄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使作品兼具艺术性、观赏性,是主创团队的不懈追求。“把艺术的写意和现实中英雄人物的事迹相结合,这个工作就做了很长时间。每改完一稿,我们就找当地村民来看,看我们笔下的是不是咱们彰武治沙人,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调整。”该剧导演同时也是剧中老所长刘斌的饰演者刘彬说。

主创人员先后去了彰武北甸子村的辽蒙边界林、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进行采风,与当地村民长期接触,深入挖掘治沙人背后的故事。在编剧李铭的笔下,将治沙书记董福财、22年以草木为兵战黄沙的侯贵、守护8500亩林海的李东魁以及众多村民,70年来为治沙默默付出的这些人的点点滴滴,融入侯天喜等人物中,让观众深刻感知英雄群像蕴含的人性力量。

融入地方秧歌元素

让评剧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艺术处理上,《沙海情》也有独到的构思。每一场戏中间连接和嵌缝之处,都以一个在现实中有原型的人物形象做定格,形成贯穿。从治沙所第一任所长刘斌到董福财书记,再到治沙所原所长宋晓东,舞台上呈现的是一辈又一辈的彰武治沙人。

该剧最大的特点是用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戏曲元素与现代戏相互融和嫁接且没有痕迹的展现。“评剧艺术有百年的历史,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更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要,所以我们采用了歌曲和评剧相结合的音乐展现方式,帮助观众融入剧情,记住每个角色。”音乐总监李东风表示。该剧把地方秧歌的小调旋律融入戏曲的唱腔中来,既有舞台上的艺术感染力,也有地域特色。现场乐队使用的不仅有板胡、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还加入了小提琴、合成器、大提琴等,音色更加丰富,使场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更符合剧情所需的情境。

“唢呐声声响起来,一腔赤诚沙里埋。风沙肆虐无所惧,荒凉大漠有花开。呕心沥血几十载,沙海耕耘情满怀。”一剧终了,歌声再度响起,与剧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的观众对这一主题曲也有了更深的共情。舞台上的一群人雀跃地走进翠屏林海,与序幕中蹒跚步入沙海形成鲜明对照,该剧的主旨得以凸显升华。演出结束后,剧中人物原型侯贵、宋晓东、李东魁、李明明、刘莹5名治沙英模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观剧感受。侯贵说:“看了这部剧,我特别激动,我们彰武治沙非常不容易。今天的好日子是几代治沙人顽强拼搏70年的奋斗成果,我们在今后的治沙路上一定要迈出更坚实的一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李明明表示:“我父亲的梦想是让家乡绿起来,而我的梦想是保护好这片绿色,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会继续追逐父亲的足迹,成为新时代治沙精神的传承人。”

在8月3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沙海情》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对该剧给予极大肯定。省文旅厅原副巡视员、研究员孙浩认为,这部剧的戏剧精神和传承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弘扬了高尚的价值观,充分展现了辽西北治沙人真实的生活面貌。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徐培成认为,该剧讲的是治沙故事,体现的是中国精神,展现了大格局,彰显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敢于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剧院能够立足于本地,扎根在土地里面,弘扬彰武治沙精神,做到了接地气、有情义。

责编:李 明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