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或出售伦敦金融城劳合社大楼等俩地标物业

2018-03-27 11:23:5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英国地产媒体Property Week近日曝出,中国平安(68.060,-0.22,-0.32%)旗下平安人寿或考虑出售其持有的两栋位于伦敦金融城核心地段的地标物业——劳合社大楼(Lloyds Building)和塔桥大楼(Tower Place)。

Property Week:平安或出售伦敦金融城大楼(英媒原文:It is likely that the insurer will be forced to offload its two London assets)

平安是第一个在伦敦金融城买楼的中国保险公司。

2013年7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的价格买下了劳合社总部大楼。

劳合社大楼外观,大楼设计成“内里外翻”的样式,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城内的地标建筑。

劳合社大楼设计独特,暴露在外的建筑结构,加上大量使用不锈钢构件,使大楼像钢铁机器一样闪闪发光。

劳合社(Lloyd‘s)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市场(market place),一个针对各种不同的风险提供众多保险产品的市场,成立于1686年,至今已经有332年的历史。敦以劳合士为中心,成了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劳合社大楼内部,每个“摊位”(Stalls)上方立着一个Underwriter的公司牌子,有不少公司租有多个盒子,分别管理不同的保险险种。

劳合社和在平安买下大楼后与其签订了售后租回(sale-and-leaseback)合约,租期持续到2031年,但劳合社每五年会有一次终止租约的权利选择。

劳合社大楼是为劳合社特别定制的,劳合社会在2021年做出最近一次是否续租的决定。如果选择离开,平安需要重新改造大楼才有望找到新租客,而大楼“一级保护建筑”的身份大大提高了改造难度。

买下劳合社大楼后,平安没有停下收购脚步,于2015年同香港Gaw Capital合作,斥资3.27亿英镑买下了塔桥大楼(Tower Place)。

塔桥大楼位于泰晤士河岸,紧邻塔桥,风景视野绝佳。大楼分东西两栋,由巨幅玻璃屋顶连接,目前租客主要是保险、咨询公司等。

中国商务部(2015年1月28日):平安收购伦敦地标Tower Place

塔桥大楼外观

塔桥大楼外观

图中标紫色的为平安在伦敦金融城的两处资产

图中标紫色的为平安在伦敦金融城的两处资产

不难看出,平安这两栋大楼地段极佳,资产优质,适合长期持有。

商业地产作为重资产投资,投资者买下后一般会长期持有收租或者等资产明显增值后再进行出售。

既然如此,平安出售大楼的风声从何而来?

监管加强,险资海外收购进入冰冻期

监管加强,险资海外收购进入冰冻期

Property Week报道的内容显示,中国保险监管层加强限制海外收购是平安可能选择出售伦敦地标的主要原因。(Ping An Insurance was among the latest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o fall foul of the country’s insurance regulator.)

据此,博主查阅了保监会网站,找到了这条措辞严厉的监管函:

图为保监会2018年2月24日发给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监管函

图为保监会2018年2月24日发给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监管函

监管函全文如下: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近期,你公司境外投资业务违反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保监发〔2012〕93号)关于可投资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规定。现对你公司提出以下监管要求:

一、你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违规内容进行整改,确保投资符合规定。

二、你公司应增强依法合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监管规定,合规审慎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自收到本监管函之日起,你公司应在一个月内报送有关整改情况。我会将持续跟踪检查你公司的整改情况,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中国保监会

2018年2月11日

平安人寿之外,新华人寿和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因为一模一样的原因被点名。

以上是新华人寿和中再近期收到的监管函

以上是新华人寿和中再近期收到的监管函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高达16.36万亿元,这部分巨额保险资金,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投放到境外房地产,亦会带来巨大的海外投资额及相关影响(根据保监会最新细则,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

不过,即便中国险资规模巨大,这三封措辞严厉的监管函意味着中国险资海外收购很可能将进入很长一段时间的冰冻期。

险资之外,各大中资机构暂停海外地产收购

险资之外,万达、海航等民营企业因为监管压力,已经或者正在出售其海外房地产资产。

关于万达、海航在伦敦的出售事项,博主之前发过相关文章(万达放弃“伦敦ONE”,35亿卖掉首个海外地产项目海航抛售伦敦金丝雀码头房产,或低于3.66亿英镑买入价),目前万达已经清空在英国的地产项目,海航也正式启动了海外地产出售计划。

一份在市场上广泛流传的海航海外地产资产包销售手册显示,海航已经正式委托了中介出售其在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两栋地标大楼:路透大楼30 South Colonnade,以及相距不远的瑞信大楼 17 Columbus Courtyard。

紫色为海航集团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两处物业

紫色为海航集团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两处物业

由于海航持有的路透大楼的唯一租客——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计划搬到新的大楼办公,而17 Columbus Courtyard的租客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也计划于2024年租约到期时搬离大楼,市场普遍猜测海航这两栋地标大楼将以较高的折扣价出售。

有中介机构预计,虽然这两栋大楼还尚未进入市场售卖,不过最终出售价格应该在2.4亿英镑字左右,这一数字远低于海航于2015、2016年购入大楼时的3.66亿英镑。(While the buildings have yet to be formally marketed, they are expected to fetch a combined total of around £240m – well below the £366m HNA splashed out for the two offices in 2015 and 2016.)

中资冻结,伦敦市场走向何方?

从去年开始,一系列政策收紧使得中国保险公司和其他机构的海外投资变得极其艰难。

BNP高级总监James Gann表示: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在过去18个月里,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很少在海外投资。(“Mainland Chinese investors have not really been investing for the past year to 18 months and I’m sure this is down to the regulator.”)

不过好在中国大陆投资者在伦敦市场占有的份额还不大,虽然去年买成英国第一大房地产投资者,但由于刚刚处于上升势头,总量还不大,因此对伦敦市场冲击较小。

有中介表示:“如果是香港投资者突然一下子出售他们的资产,事情会比现在严重的多。”(“If it was Hong Kong investors who were under pressure to sell, that would be a whole different scenario.”)

毕竟香港人在伦敦的投资远大于大陆投资者,来自FT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到主席访英前,中国大陆对英国的投资规模为141亿美元,尚不及李嘉诚一人在英国的投资额389亿美元。

与中资机构进入冰冻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正利用英国脱欧这段不确定期大肆涌入市场,其中同样来自东亚的日本和韩国表现最为活跃。

日本投资者准备大举进军英国房地产市场

日本投资者准备大举进军英国房地产市场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