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天津粮”上装让人们口中的稻米吃得更香甜

2021-07-29 15:37:46 来源:新金融观察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津市津南区会馆村是小站稻的故乡,每到金秋十月,稻米飘香十里,粒粒皆是丰收的喜悦。不光是会馆村,天津越来越多的乡村,都已发展出具备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中国饭碗”也将装上更多的“天津粮”。

数字活水浇灌“小站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眼下,津南区会馆村水稻已经插秧完毕,稻田里秧苗一片碧绿,特别喜人。再过三个月,这一片片喜人的碧绿,将飘着稻香,变成数十万吨沉甸甸的粮食。

今年初夏,“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2005年,袁隆平院士曾来天津考察小站稻,他说:“要进一步提高天津小站稻产量和质量,让老百姓在吃饱的基础上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让人们口中的稻米吃得更香甜。”

今年,津南区积极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创建工作,让小站稻不仅产量高,而且要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具体来看,津南区将积极走访,做好试点项目跟踪服务。遴选打造小站稻三产融合、佳沃葛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金谷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项目,深入调研走访,为企业寻求政策、技术支持。目前,小站稻三产融合物联网平台已建成;金谷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带动种业周边产业发展,6家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佳沃葛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期室内装修接近尾声,二期主体结构完工。

此外,津南区还积极拓宽渠道,打造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成68个益农信息社,对接电信、邮政、银行等社会资源,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积极推广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区域电商平台1家,自建电商平台2家,另有签约合作社150余家,为涉农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小站稻故里的会馆村,是天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经典镜头,而这样的经典镜头还有很多很多。

北辰区西堤头镇赵庄子村,一个过去家家以捕鱼为生,但传统的渔业只能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落后小村庄,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村南鱼池开发了天津市北辰区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项目。从此,赵庄子村村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干净的新楼房,村里环境呈现一派新景象。

北辰区韩家墅村,位列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韩家墅村的村民,不光有年终分红,一个五口之家,两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每年能在村委会领到七八万元补贴福利。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福利村庄”,十几年前曾是远近闻名的“赤字村”。穷则思变,多年来,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循环物资市场、木材市场、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苗圃基地,发展乡村旅游,韩家墅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武清区石各庄镇敖东村,去年11月,村头梨园里挂在枝头的金果梨已采摘得所剩无几。五六年前,敖东村还未摘掉贫困帽子,在市国资委的对口帮扶下,村庄350亩土地上种下拇指粗细的金果梨树苗。那时候敖东村的果农,肯定不会想到,五年后自己手里握着的金果梨单个可以长到三四斤,生活也如同金果梨一样甜如蜜。

蓟州区大安坪村,全村耕地面积1600亩,桃林种植1200亩,年产量250万公斤。全村从事桃树种植的户数为200户,占全村户数的90%。桃林满村,飘香千里,每到盛夏季节,大安坪村都会充满前来采摘游客的欢声笑语。

蓟州出头岭镇,镇政府带领当地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占地6000亩、3000个大棚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年产食用菌8万吨。该镇通过扶持食用菌科技公司和合作社,完善了食用菌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保证当地农户生产的食用菌尽产尽销。

…………

乡村振兴的天津探索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

2019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重要部署,天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天津市乡村“五大振兴”实施方案》,对天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该方案的印发是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对天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系统部署,强化了顶层规划设计,构建了科学完整的天津“三农”发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这次乡村振兴的比武大赛中,天津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37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00万吨以上;蔬菜、肉类、禽蛋、牛奶等“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在大城市中保持较高水平;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取得显著成效;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91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6.8%,收入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一笔又一笔的浓墨重彩,挥洒在津沽大地乡村振兴的画卷上。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