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品质产业空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1-12-28 11:12:25 来源:深圳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入驻恒泰裕·华南医谷生命科学产业园仅一年多,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已完成由国内顶级投资机构领投的三轮近亿元融资,产品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赛桥生物只是一个缩影。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加持,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明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营商环境、充足的发展空间、强力的政策支持,正在成为深圳最具魅力、最富活力、最有潜力的投资热土,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优质公司纷纷入驻,发展壮大。

光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这里有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也有草长莺飞的山水田园,一座座“科学重器”掩映山水间,一个个科技园区创新涌动,260个公园遍布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30.9平方米,茅洲河一河两岸风光旖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科学之美在这里尽情绽放。

成立行政区几年来,光明区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GDP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企业数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规上、国高企业双双突破千家,成为深圳增长潜力最足、发展势头最猛的板块之一。

营造高品质产业空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从特区边缘走到舞台中央,从国营农场蝶变为科学新城,光明区从未停止过奋进的步伐。

自行政区成立以来,光明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近3年来每年都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连续两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印发《光明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方案》《光明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光明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若干措施》《光明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荐机构奖励办法》等,累计推出230项改革举措。

12月18日,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带队调研合成生物产业园区,深入了解企业的落户、研发生产等情况。此次调研的恒泰裕·华南医谷生命科学产业园,系光明区首批认定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也是光明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先行示范特色产业园。

该园区聚焦前沿生命科学技术,与区科发集团联手打造“光明动力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共同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园”,并构建四大产业运营服务体系,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引进赛桥生物、香港相达生物等多家生命科学企业。

像这样的高质量产业园区,在光明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正是基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以及产业发展的强烈内生需求,光明区开足马力,持续加大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力度。

一方面,光明区以全市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契机,结合区内较大面积产业空间片区产业定位,充分考虑产业基础、载体支撑,按照“近期抓落实、见成效,远期有指引、可推广”原则,探索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全力做好市级“8+5”产业集群承接工作。

近期,光明区已选定10大优质产业园并挂牌光明区特色产业园创建园,分别为卫光生命科学园、恒泰裕华南医谷(光明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创建园),汇东晟产业基地、圳发云谷(光明区高端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创建园),龙邦高科技产业园、鑫辰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光明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建园),美信达工业园(光明区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创建园),裕丰达产业基地、星皇科技园(光明区精密仪器设备特色产业创建园),光明天安云谷(一期)(光明区合成生物特色产业创建园),积极推动符合主导产业类别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上述园区,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满足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要求。

中远期,整合公明、马田、玉塘街道6个平方公里级连片产业空间资源,以市级产业集群生产工艺需求为导向,“定制化”建设“工改工”项目建筑单层面积、承重、跨度等,打造高品质连片产业园区,为市级产业集群量身定制产业空间。

另一方面,依托“1+1+5+1”产业空间政策体系,规划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推动空间统筹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深入实施“两个一千万”工程,今年已建设纳管高标准产业保障房512.87万平方米,今后5年筹集高标准产业保障房20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空间等项目”的良好局面。

营造一体化创新创业链

为科学与城相互融合赋能

从光明公常路与光侨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到东莞黄江,塔吊林立,大量泥头车来回穿梭,短短两三公里的距离,沿途布局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产业中心。

坐落在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近一年来吸引国内外数十家合成生物领域高技术企业入驻。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推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科研人员和初创企业“楼上楼下”共事,打破产业孵化时间壁垒,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这一模式也被称为科学设施建设“沿途下蛋”模式。

光明区将“沿途下蛋”作为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优势的基本导向,推动创新与产业转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主导格局初步形成,为现代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科学装置的引领和磁吸效应以及光明区“沿途下蛋”产业发展新模式,正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突破集成电路制造、超级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通信、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在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突破高通量材料制备、材料综合性能和结构表征、材料高通量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在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创新药物、工程生物、脑疾病诊疗、医学影像、临床医学与健康等领域关键技术。在科技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业态,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光明区集聚科技创新平台100个,辖区企业总数量超6.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4家,拥有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5.5%;经济总量步入千亿级,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力争到2025年,光明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自主品牌的百亿级龙头企业达8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60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3家,上市企业超过50家。

营造一流的人才环境

为城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保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础,人才集聚也是一个地区优良营商环境的体现,人才为城区高质量发展积极赋能,要引才更要留才育才。

12月3日,由光明区人才工作局、光明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主办的2021“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在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举行。光明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诚邀各位博士人才选择光明,争当事业发展合伙人、美好未来开创者、科学道路同行者,筑梦光明,共创未来,共同书写光明科学城第一代创业人“春天故事”。

据悉,为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光明印发了《光明区关于进一步实施“鸿鹄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行领导干部、人才服务专员、行业专家共同联系服务一位人才的“3+1”模式,成立光明科学城人才服务工作站,提供业务咨询经办、政策宣讲等一系列人才服务。同时探索“科学城人才信用办”,提供293项“先信任、后审批”的信用办服务,有力简化人才办事手续。

“光明区能够把顶尖人才吸引过来,就证明它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 深圳宝龙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副总裁熊建深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表示,光明区有非常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无论是在资金扶持还是产业配套方面都利于企业发展。各相关部门也很为企业着想,经常上门倾听诉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相信我们企业在光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到过全球很多个国家城市考察,最后觉得在全球所有的产业创新的城市当中,深圳是最好的。”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道表示,深圳的产业环境无论是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还是市场氛围,在全球里面都是最好的,潜力最大的。尤其是光明区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未来的战略定位是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这对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机遇。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这几年,光明的人气越来越旺,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109.53万人,10年增长近13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以年均61.2%的速度增长;累计引进、培养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超过1000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9人。

光明正成为越来越多追梦人的“诗和远方”。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扎实推进人才政治引领、政策优化、精准引才、贴心服务等各项工作,以最优的人才沃土汇聚天下英才,让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

营造高端的配套环境

为深圳北部中心建设赋能

企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吸引高素质人才入住光明、扎根光明,优化配套设施是关键。

8月28日,光明区举办5所学校集中交付仪式,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凤凰城实验学校、玉律学校、东周小学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集中交付,将提供公办义务教育学位9180个、公办高中学位2100个。

这是光明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更公平地惠及市民的一个缩影。 3年来,光明区新、改扩建学校(高中、中小学)21所。2021年,提供学前教育学位约3.5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约9.4万个、高中学位约1.3万个。

医疗方面,去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工程开工,该项目紧邻光明科学城,规划床位3200张,加上一期的800张床位,医院设计总规模为4000张病床,是华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落户光明区的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总床位3000张,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院建设项目。

住房方面,光明区是深圳的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推出了人才优先、科学家优先的住房保障机制,至今已累计筹集建设公共住房34620套,已建成人才保障房1.6万余套。

文体方面,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和光明书城等文体设施将构建起“十分钟文化圈”,赋能光明区更加宜居宜业。

交通方面,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赣深高铁的通车,光明城高铁站纳入京九高铁大动脉,光明区交通内外通达能力将大为提升。未来,光明区还将继续打造战略通道,推动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构建大湾区“1小时通勤圈”;建成轨道6号线支线、6号线支线南延段、13号线北延段。到2025年,投入运营轨道线路达到3条,远期运营轨道线路达7条。(刘芳)

光明区营商环境改革

6大亮点案例

案例1 “秒报秒批秒证”三位一体 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秒”办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案例2 光明“民声云”:大数据解决群众小烦恼

推动“智慧光明”“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整合市“12345”政务热线、区长热线等5个渠道,创立了“民声云”政民互动新平台,探索以服务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案例3 开展“精准智享”改革 助力“被动审批”变“主动服务”

全市率先探索民生事项“精准智享”,创新“主动、精准、智能化”服务模式,从群众需求出发,精准匹配政府补贴政策,让企业群众轻松一点,就能享受政策红利。

案例4 推出“科学城人才信用办”服务 营造优质高效便捷人才服务环境

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首创高端人才白名单制度,打通市区人才政策,营造适合高端人才的配套服务环境,汇聚国际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案例5 光明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改革案例

为企业提效,提前完成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替企业减负,节省办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所需相关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案例6 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

建立群众诉求服务“举区体制”,实现“全口径”化解矛盾;建设四级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在“家门口”解决群众烦心事;整合一支队伍,实现矛盾纠纷“零排放”;搭建一个智慧化系统,使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不过夜”。

责任编辑:ERM523

最近更新

营造高品质产业空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宝安“动能转换”的成果不断显现 科技创新勃勃生机
深圳“美妆世界”正式揭幕 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国际品牌商品 深圳家用电器产品出口热销 出口订单大幅增长
前11个月深圳市对欧盟进出口2895.8亿元 海尔集团周云杰: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开创生态引领新格局
彰显央企担当 中传华夏捐赠教育物资点亮孩子成才梦想 深圳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满载而归、学以致用!西藏美丽乡村携程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培训班圆满结业 讲好新时代英雄城市高质量发展故事——《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武汉篇引爆朋友圈
三十余载讲红史,一息尚存不言休 家距林场仅5公里,但他在林场过了30个春节
省高关局:“数字孪生”助力“智慧水库试点” 定了!鄂州花湖机场12月29日校飞
指数反弹力度还需谨慎关注 A股市场迎来最后一周交易时间 本周有7只新股申购
酒店迎来智能化转型浪潮 共享充电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卓越生活,问道九五之尊品牌品鉴会在湘潭举办
周边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冰雪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短途游、周边游成旅游消费热点 乡村游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中国移动网上投资者弃购金额创年内新高 超六成个股市值较上市首日“缩水” 年内共有475只新股实现在A股上市
以“五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 中超只剩保级悬念待解 武汉队今晚PK青岛成焦点战
全省各级工会筹集2亿元 启动“两节”送温暖活动 “皇皇者华”花开盛世 周韶华画展在湖南开展
中超只剩保级悬念待解 武汉队今晚PK青岛成焦点战 京蓝科技公章不慎丢失 控股子公司涉重大诉讼
2022年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新股发行常态化 投资者大多热衷于投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