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天采收7000吨蔬菜,本地货能填满市民菜篮子

2022-12-08 17:20:51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冬季气温低,本地蔬菜生产力往往会受到影响。然而,细心的市民可能发现,尽管近期武汉遭遇寒潮,气温下降,但市场上的蔬菜依然保持了较低价位水平,各种“一元菜”甚至成为市场主打。

秋冬季节里,农户们集中采收蔬菜

数据显示,武汉本地的在园蔬菜面积达到71万亩,不仅每天的采收量达到了7000吨以上,可以上市的蔬菜种类也非常丰富。这个冬天,以蔬菜为代表的本地农产品就能把市民的菜篮子填满。


(资料图片)

菜价下行让冬季平价菜“管饱”

12月8日上午,汉口三眼桥的一座露天菜市场,摆在路边的多种“一元菜”受到了市民的青睐。

“花菜只要1块8毛钱一斤了,没想到现在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菜。”挑了一大朵花菜的市民黄先生,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蔬菜店面门前摆放的叶子菜。价签牌上写着1元和1.5元的字样。“毛白菜1块钱一斤,小白菜1块5一斤,不能挑,用手抓。”在店主的提示下,黄先生抓了满满一大袋毛白菜,称过以后只要2元钱。

记者在这座市场里探访发现,菜价较11月底时整体又有明显下降。有摊主介绍,花菜从每斤2元至3元降至每斤1.5元至1.8元;莴苣从每斤2.5元降至2元,小白菜从每斤3.5元降至3元……还有白萝卜、包菜、大白菜、土豆等各种大路菜的价格也明显下降,每斤1元上下的蔬菜比比皆是,有市民笑称,这个冬天在武汉,平价蔬菜“管饱”。

为设施大棚“穿衣”保证正常出产

本地蔬菜的集中出产和稳定供应,是冬季蔬菜市场量足价稳的重要原因。背后,更是农户们对设施大棚提前“穿衣”御寒保证正常出产的辛苦付出。

早在11月底的寒潮到来之前,江夏区金口街一座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谭良武,就组织农户们给每个设施大棚内的蔬菜产品盖膜御寒,便于它们正常生长。“每年冬天,都要面临御寒的问题,慢慢就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方式。”谭良伍说,他们将薄膜在绳索的拉扯下,直接吊在了大棚钢架上,然后让薄膜贴着棚架,这样就给蔬菜腾出了生张的空间,又能够实现保暖:“棚内的空间变大以后,苗子能够更从容地生张,成活率和出产率都会提高。”

12月初,在武汉黄陂六指街甘棠刘湾村,种植多种蔬菜的魏正辉每天都忙着将地里的红菜薹、红薯尖采收、上货、送走。在他经营的蔬菜基地里,一栋栋蔬菜大棚整齐有序,不少村民提着菜篮在采收新鲜蔬菜。“现在正是本地红菜薹、薯尖等秋季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今年产量还比较可观。”魏正辉说,随着四季美农贸城恢复正常经营,基地里走货量又有了明显提升,一天上市的蔬菜总量能够达到4吨。

秋冬季节里,农户们集中采收蔬菜

武汉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传红也介绍,这个冬天里,400亩的基地平均每天至少有五六个蔬菜品种采收,一天的蔬菜上市量有七八吨。

20余种本地菜每天上市5500吨

记者了解到,11月底时,武汉市为确保本地农产品随时调得出、供得上,梳理了411家“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主体,建立了《武汉市重点“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主体名录》,全力夯实“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保供基础。

来自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该市的在园蔬菜面积达到70余万亩,果蔬品类达到20余种,包括茄子、黄瓜、辣椒、番茄、油麦菜、小白菜、大白菜、菜薹、圆包菜等。

其中,叶菜类蔬菜(含大白菜)16.2万亩、茄果类4万亩、瓜菜类6.8万亩、豆类4.6万亩、甘蓝类6万亩、根茎类(含莲藕)29万亩、葱蒜类1万亩,其他3.2万亩。预计近一个月内可采收上市量约16万吨,一周内可采收上市量约4万吨,日均可采收上市蔬菜5500吨以上,有效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