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讯!“乙类乙管”实施后,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2023-01-08 22:32:33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那么,“乙类乙管”实施后,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1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人柯于鹤主任。


(相关资料图)

科学佩戴口罩很重要

柯于鹤主任介绍,当前,新冠病毒仍处于流行态势,但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明显减弱。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市民在做好个人日常防护方面,提前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等,依旧十分重要。

他表示,在公共场合,普通市民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或KN95)。对于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等,要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疫情流行期间,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到人群密集的场所、进行长途旅行等。如果非去不可,建议全程戴好N95或KN95口罩。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常规家用清洁产品并按说明使用,注意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安全存放等。

此外,柯于鹤主任也提醒,要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日常卫生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出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柯于鹤主任提醒,要备足口罩、手消、消毒纸巾等防护用品及体温计、抗原检测试剂和解热镇痛等常用药品。出行前关注气候变化,做好保暖、防止着凉。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出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因火车车厢、飞机机场的环境密闭,出行者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随时关注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呼吸道分泌物后,要勤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没洗手时,尽量不要用手摸口、鼻、眼等;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进垃圾桶。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就餐次数,错峰就餐。

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在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之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自感有较高感染风险人员,在排除风险之后再出行。

返乡(程)后,做好家人和自身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者就医。返乡初期,尽量减少与家里老人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家人接触,接触时规范佩戴口罩。

做好物品表面消毒

1月8日起,我国取消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口岸环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监测检测等。一些市民询问,购买进口食品后,需要注意什么?

对此,柯于鹤主任表示,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市民需要做好物品表面消毒,可用消毒湿巾、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外包装,作用一定时间后拆除外包装并及时丢弃,同时应做好手部消毒。要学会科学消毒、及时消毒,同时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