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讯!“致富捎上乡亲”,骆百林发展蕲艾产业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3-02-15 06:26:24 来源:荆楚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余小海  王万里 陈钰)“一棵艾,只留一个艾根,别的可以卖,另外每年给它翻种一次,收益肯定大有改观。”

2月11日,蕲春县彭思镇刘堑村蕲艾基地,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卢金清教授与湖北鼎艾科技董事长骆百林面对面交流科学的蕲艾种植技术,双方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一个知名的大学教授为何在周末冒雨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山村?刘堑村支书翁强介绍,卢教授是骆百林专门从武汉请过来指导当地村民种植蕲艾的。


(资料图)

“我想回去做点事”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曾经的刘堑村,要产业没产业,要交通没交通,村里发展一度滞后。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下,作为土生土长的刘堑村人,骆百林思考良久放弃了某大型医药集团驻站厦门的高薪工作,2014年4月决定回到老家刘堑村重新创业。

好不容易跃上“龙门”,现在又铩羽回到“农门”,谁能接受?父亲一听说骆百林的想法,当即表示反对,“十年难发种田人,你怕是没吃够挑草头、搭田岸的苦吧!”妻子女儿也多次劝说:“你这是中了哪门邪气?”

是啊,脸面情面要放下来谈何容易,骆百林苦笑一声的同时,他坚信凭借自己多年来在医药行业的摸爬滚打和对市场的洞悉,再难的现实掣肘也一定可以克服。

万事开头难。刘堑村作为一个有100多户贫困户的深度贫困村,靠什么能够缓解村里现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为村集体增收?经过多轮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发现村子既靠长江又呈丘陵地形,非常适合蕲艾的种植。

从此,骆百林与艾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一个人种蕲艾不是初心,带动全村老百姓共同种艾才是目的”。为了让老百姓相信种艾有出路,骆百林在本村流转开垦了500亩荒山荒地自己尝试着种植,午饭时间拉着父亲一起扛着锄头、拿着长成的艾草东一家西一家为村民介绍其价值。

第二年年底,一盘算收益,每亩增收1500元的消息让全村村民都相信了老骆家回来的这个后生,纷纷主动要把流转的地拿回来自己种艾。到了第三年,全村蕲艾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了1000多亩。村里的小作坊,也从当初的爷俩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

据了解,刘堑村现已成立3个蕲艾专业合作社,蕲艾的种植技术逐年提高,到现在每亩收益能稳定在3000元左右。在骆百林的带领下,村里的蕲艾种植户每年增收近2万元,该村也成为了蕲春县远近闻名的蕲艾种植专业村。

“厂子开到园区,专车捎上乡亲”

每天早上7点半,由蕲春县彭思镇开来的鼎艾科技公司“专车”,停靠在黄柏城村。村民叶容快步上车,边和同事打招呼,边找座位坐下。

这辆39座中巴车,在沿线很多村民眼里,就是去县城上下班的免费通勤车:早上7点,车从彭思镇街上准时出发,走走停停,约45分钟到达县城;傍晚6点,从县城准时出发,停停走走,约45分钟,回到彭思镇街上。

到今年,这辆中巴车在城乡之间整整跑了5年,每天往返经过彭思、管窑、赤东等镇,单程近33公里,风雨无阻。

业务不断成长,合作社“升级”为公司。2017年5月26日,公司从彭思镇搬到县城工业园区。“我们买了这辆中巴车,从搬厂当天运营至今。”骆百林说,其实公司完全可以在县城周边重新招工,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乡亲们的辛劳和付出,搬厂之时,一定要把大家带上。

有时中巴车坐不下,公司另外配备的一辆9座小车也会派上用场。请司机,加上油钱,每月的开销不少。

起初,坐这趟车上班的贫困户比较多,慢慢的,贫困户越来越少——大家通过打工增收,陆续告别了贫困。

除接送上下班,公司还提供免费三餐及住宿,想吃就吃,想住就住。家住刘堑村的张桂明,今年46岁,正在车间卷艾条。她算了下明细:“早上7点10分在家门口上车,晚上6点40分到家。遇上加班,就不回家,一年在公司住宿的时间累计有两个多月。一年下来,可以挣3万多元。”

“如今公司常驻工人200多,其中150人来自彭思镇,特别是刘堑村就有30余人。”负责生产的厂长郑球说,大家在这里做得开心,几乎没什么流动,有了这批熟练工,产品质量也稳定。

“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叫得动、拉得出、干得好。”骆百林补充说。乡亲们脱贫了,骆百林的公司也发展成为年产值6000多万的蕲艾龙头企业,相继开发出蕲艾传统艾灸、日化、香薰、足浴、家居等系列100余种产品,常年为1600多家艾灸馆和销售公司提供生产和研发服务。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在刘堑村,村委会大门口有一棵树龄百余年的古树,村支书翁强打了个比方,“刘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骆百林出力最多,被评为黄冈市‘十佳能人回乡创业明星’,如同村民们心中的另一棵大树!”

产业搞起来,日子火起来,村民笑起来。骆百林介绍,刘堑村的发展潜力很大,像手工米粉制作、山茶油种植加工等传统产业领域,都值得深入挖掘,未来他将致力于这些方面,引导村民们把房前屋后、荒山闲地变成家庭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在家也能致富。

“骆总为乡亲们做的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也不能拖了后腿。”翁强表示,按照年初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提出的“大抓项目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要求,村里正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发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给全村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