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息:用产业硬支撑做强文化软实力

2023-02-16 08:15:38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2022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潜江市龙湾遗址被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随州市擂鼓墩古墓群、武汉市明楚王墓获批立项。至此,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及立项、评定数均位居全国第三,南方省份第一。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2月15日,在宜昌举行的全省文化产业工作培训暨推进会介绍,2022年,我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901个,较2021年增长54.5%,全省文化产业入库项目总量持续扩大,达2061个。


(资料图)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

构建文化软实力,产业是硬支撑。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文化资源优势还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096.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22.4亿元,增长57.11%,增加值占GDP比重2021年提至4.31%。

一批“文化鄂军”脱颖而出。当代明诚、湖北九有等4家企业登陆A股,福禄科技等4家企业登陆港股,斗鱼直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盛天网络、金运激光2家企业挂牌创业板。武汉理工数传、武汉传神语联网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去年前三季度,我省规上文化企业达到3121家,实现营收3681.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位列全国第二,高出全国11.6个百分点。

中国(湖北)国家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中心挂牌成立,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正式运营,中部首个国家级广播影视内容媒体基地长江文创产业园建成开园,大批重点项目开足马力,加速推进。

三大都市圈,三大增长极

根据《湖北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文化产业要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围绕三大都市圈建设,我省将打造武汉都市圈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增长极,以及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两个全省文化产业重要增长极。

武汉都市圈——

积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文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国文化新业态聚集区。

襄阳都市圈——

主要创建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为内涵的“一城两文化”品牌,建成全国知名影视拍摄基地、汉江流域文化中心、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文化名城。

宜荆荆都市圈——

以宜昌为龙头,做强叫响三峡文化旅游、“乐器之城”、“诗歌之城”品牌,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文化中心。荆州、荆门发挥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形成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展示交流区。

浇灌培育,助力市场主体

武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8%。

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文化强市政策,武汉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重点文旅活动实施补助,超过300万元的,按照实际支出费用补贴5%,100万元封顶。”该负责人称,本地电影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亿元的,可补助1%,150万元封顶。在武汉取景拍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最高奖励200万元。为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就连电竞俱乐部落户武汉都有奖励。

屈原、昭君、嫘祖、三国……中国5000年灿烂文明中,宜昌地灵人杰。为打造城市IP,宜昌创排新版话剧《屈原》、情景剧《宜昌故事》,打造“长江夜游”灯光秀。全市现有新型文化市场主体2600余家,营收超100亿元。

“我们希望让城市因文化而点亮。”宜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宜昌正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计划。“两岛一湾区”、宜昌屈原文化产业园、“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宜昌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宜昌大剧院、宜昌美术馆、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柏斯音乐集团夷陵新工厂、屈原书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去年11月,黄石奔赴上海招商,仅两个月时间,“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便落地该市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这是该艺术展首次来到湖北展出,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丰富了黄石的文化产业业态。”黄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去年下半年,该市筹备成立黄石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突破地域界限、所有制界限和行业界限,将省市以外文化企业、国有平台公司、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纳入组织予以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与会专家表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经济,期待更多的城市,为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平台,助力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