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黄冈三勇士平安归来

2023-02-24 11:31:01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付凡格 王毕勇)2月20日下午,赴土耳其开展国际救援的蓝天救援队伍晓华、胡小红、方明利3名队员圆满完成土耳其国际救援任务,平安抵达黄冈。在蕲春县人民广场,战友和队员家属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手捧鲜花,拉着横幅,欢迎勇士们凯旋。


【资料图】

瞒家人、休年假前去救援

“看着爸爸平安归来,我和妈妈悬着的心也算落了下来。”在欢迎仪式现场,胡小红的儿子说道,“爸爸出发之前,并没有告诉我们他是去土耳其救援的,只是说要去外地出差几天,直到刷视频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们才知道他去了土耳其。”

今年五十岁的胡小红是黄冈市蕲春县电力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去年才正式加入黄冈市蓝天救援队。“在队长发出召集令后,我和同事伍晓华便第一时间报名,并立即向公司提出年假申请,只待一声命令,随时出发。”胡小红说。

伍晓华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名老队员,自2015年加入黄冈蓝天救援队起,至今已近8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曾多次参加国内大大小小的应急救援任务,但到国外救援是这是第一次。“能参加国际救援的硬性标准之一就是50岁以下,所以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提到这里,伍晓华眼里的光也暗了几分。

正因如此,伍晓华、胡小红、方明利3人也暗自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救援,去帮助更多的受难群众,让第一次完美,也不让最后一次留遗憾。

与困难作战,全力救援

在向黄冈市应急管理局报备并征得同意后,2月11日下午,伍晓华、胡小红、方明利3人与其他蓝天救援队员在武汉集合,组成蓝天救援队第二梯队(共60人)前往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

“到达当地后,只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惨烈’。”据伍晓华回忆,当地百分之八十的房屋、建筑都被夷为平地,有些十几层的楼房全部被压在了底下,其他未倒的似乎也都在摇摇欲坠,随时都有被余震震塌的风险。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说的臭味,水源也早已被污染,当地幸存者以大街为家、以帐篷为房、以废墟为床,等待救援物资。

“看到一个个期盼的眼神,我们干劲十足,救人的决心也更坚定了。”根据当地人的指点,伍晓华、胡小红、方明利立即携带破拆工具组、顶撑工具组、绳索救援装备、工兵铲等救援工具搜寻失联人员,争分夺秒地搬板块、挖横梁,与死神抢时间,为遇难者打开生命通道。

语言沟通障碍、低温降雪天气、余震不断、救援设备稀缺......当谈及到救援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时,伍晓华不愿多提,反倒笑着说,“我们四天没洗澡了,身上臭到别人一闻就想吐。”四天的时间里,他们累了,就在废墟上的帐篷上睡几个小时;饿了,就吃干面包干饼子;脏了,就用不到一纸杯的水刷牙洗脸。就这样连续作战四天,用实际行动让土耳其人对他们产生信任,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买饼吃,一名土耳其人满含热泪的抢着为我们付款,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谢谢。”一个饼子,一份感谢,既证明土耳其人对救援工作的肯定,也代表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更近、友谊更深。

给生者希望,给逝者尊严

“给生者希望,给逝者尊严”,伍晓华说,蓝天救援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只要生命探测仪探出信号,他们就用破拆工具、挖掘机进行大规模清理,再用军工铲一点一点的挖,当找到人的时候,再用手一点点去刨。四天的时间,共帮助37名罹难者“逃离”于废墟之下。

因为有信念加持,所以有奇迹发生。在当地时间2月13日14时58分,伍晓华所在的搜救小组与吉尔吉斯斯坦救援队在挖掘机的配合下,成功救出一名40岁的女性,获救时,她已被困180个小时。

由于救援物资稀缺,在救人时队员们除了每人一把军工铲,能用的也只有一双毛线手套。“哪怕每人只有一双手套,一把军工铲,我们组员也凭借着自身毅力和救人决心,用三个小时的时间为她‘刨出’生命通道。”谈及这名获救的40岁女性时,伍晓华一度哽咽,“还好我们没放弃,她也没放弃。”

应急救援,他们始终在路上

“生在华夏,背靠强大的祖国是此次救援最大的底气所在。”当被问及此次救援最大感受是什么时,伍晓华这样回答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做应急救援工作,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定跟随黄冈市蓝天救援队召之必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

据悉,黄冈市蓝天救援队于2014年9月成立,是一支自发组成的民间草根救援力量,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应急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参与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截至目前,该队伍已协助黄冈市应急管理局开展20余次应急救援行动,是黄冈市应急救援的“硬核力量”。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