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冠军摇篮 体教深度融合的范例 武汉有所知名的“运动队里的学校”

2023-03-10 10:35:16 来源:楚天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


(相关资料图)

孩子们下午参加训练

当你在地图软件上定位“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时,它会将你导向“湖北省奥体中心办公楼”。

——没错,这所容纳着约150名学生的小学,自2019年9月开办以来,就藏在这座办公楼里。

这里的学生,不管是二年级的还是六年级的,都有另一个身份:优秀少儿运动员。孩子们每天上午在学校上文化课,下午到临近的场馆训练,这一少见的体教深度融合成果,曾被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称赞为“很好的范例”,在全国都享有声誉。

蓝色楼梯通向冠军摇篮

3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看到,这里一共只有五个年级六个班,全校教职工12人,规模最小的二年级班仅7名学生,却与隔壁的办公区域完全不同,有着真正学校的样子。比如说,孩子们上学有专门的通道——办公楼一侧有蓝色楼梯,上到尽头是彩色缤纷的班级评分栏,在早读、眼保健操、课堂纪律、路队等上做得好的班级都被贴上了笑脸奖励;再比如说,每个教室外墙都是校园文化墙,挂满了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植物角旁边甚至放着一架钢琴,上面的曲谱正翻到《生日歌》这一面。

这里有“冠军摇篮”的样子:墙上的榜样人物几乎全是周继红、陈静、李小双、程菲等湖北籍冠军,课间有《冠军请听好》广播,放学铃是《少年中国说》《我和我的祖国》。走下蓝色楼梯时,尽头的牌匾上写着“体育强则中国强 国运兴则体育兴”。

与普通学校相比,这里最大的不同是只“热闹”半天——孩子们上午上文化课,下午、晚上训练;这里的课表只排半天课,除了有语数英,也有道法、音乐、美术、班会等课程,就是没有体育课,也没有大课间,因为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时长,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每天1小时”。

好运动员必须有“好头脑”

光谷十七小副校长张兴常年蹲点奥体分校,常有教练来找他讨论小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运动员的世界很残酷,我们必须要为孩子们考虑,选拔不上省队怎么办?走不了专业路怎么办?一定要做到‘两条腿走路’,专业好文化成绩也好,孩子们未来就有更多选择。”教练们说,他们经常“吓唬”小运动员,文化成绩不好就停训,也会给孩子们支招,让他们利用课间、中午去找学校老师们补课。

主要带湖北省乒乓球三队小队员的湖北省奥体中心少儿体校副校长阎亚军说,他的弟子集中在小学二至五年级,全是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的学生。他对孩子们提出的要求是“语数外每科,一二三年级能考90分以上,四五六年级能考80分以上”,他常鼓励孩子们说,球打得好的成绩都好,队里的哥哥姐姐们即使没进省队,也能通过体育单招考进很好的大学。

“孩子们都知道,学好文化课对专业有很大帮助,能很快理解教练讲的内容。”湖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肖亮说,想在专业运动路上走得长远,运动员必须善于动脑思考,在训练和比赛中善用谋略,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对运动员群体的最大误解,“想想看,我们的孩子只用一半的时间就能取得较好的文化课成绩,多厉害。”

家长们也常常督促孩子们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文化课。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601班班主任徐梓茹说,学生家长们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家长跟她说“搞体育不是唯一出路,孩子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今后的路才好走”,还有家长说“国家对艺体方向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文化素养要求,以后不管孩子做什么,在学校打下的文化基础都很重要。”

小运动员不再上学难了

和其他学校相比,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的具体学生数量是个“约数”,因为这里进出的学生很多,那些刚被选拔上来的、临时来集训几个月的孩子,都需要插班。3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当天,学校早上转进了6个学生,到了下午,张兴又接到电话,还有一批孩子要来参加集训,需要跟班。

“省体育局各中心怕给学校添麻烦,有孩子来时总说先让学校准备一下,孩子可以过两天再上学,我们说不行,现在就来,一天功课都不能耽误。”光谷十七小校长罗海英笑着说,在小运动员们的身边设立这所学校,本就是为解决他们的“就近入学”难题,学校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一直都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孩子和家长服好务,“其实,省奥体中心也在体育方面,给了我们东湖高新区的学校很多支持。”

各种特别状况确实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总有人问我们是不是下午就不用上班了,其实我们每天下午都在做教研,本部老师也经常来,送好课、做联合教研,我们一起研究怎么做好细化到人的分层教学,加班到晚上7时多是常事。”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的老师们说,令人欣慰的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老师们不觉得辛苦,反而对自己的学生赞不绝口。602班班主任王璟说:“他们真的很懂事,知道自己学习时间有限,都非常乖,课堂上基本不需要老师整纪律,学习效率很高;遇到困难也不会不好意思问老师。”

对此,最感恩的是学生和家长们。去年从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毕业的、刚刚在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为湖北队收获金牌的混双搭档付梓妍和马梓恒说,五年级以前都是在社会学校跟班,每天要很早起来坐大巴去上学,中午就要赶回来吃饭训练,学习跟不上,跟同学也不熟,非常孤单,后来干脆上课就睡觉。五年级转到“自己的学校”后,才知道自己也可以把功课学好,也交到了更多朋友;2022届毕业生、羽毛球小运动员秦源的爸爸专门写了幅字送给学校,“德艺双馨育新苗,体教融合结硕果”。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郑李辉说,光谷十七小奥体分校作为全国知名的一所“运动队里的学校”,是湖北省体育局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基于解决“小运动员上学难”的老大难问题开设,规模虽小,却对湖北省体育局选拔、培养后备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解除了家长和小运动员的后顾之忧,真正帮助小运动员在练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学好文化,为湖北做好“体教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