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智能汽车安全事故频发 相关法律正在有序推进

2022-08-18 08:32:28 来源:每日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期智能汽车安全事故频发。8月10日,一位小鹏P7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致人死亡。据传与车主开启LCC辅助驾驶功能有关。而就在事故发生的两日前,理想ONE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也发生了类似的撞车事故。

与辅助驾驶功能有关的安全事故在智能汽车领域已不是首次,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质疑与讨论卷土重来。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众多车企使用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为何没能及时识别障碍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二是两起事故车主都存在放松驾驶警惕的行为,应该是肇事车主负责,还是车企负责。

理想撞完小鹏撞

辅助驾驶事故频发

8月8日,一辆理想ONE在某高速路段以77km/h的速度行驶在最左侧车道,前方出现一辆打有双闪静止工程车,理想ONE径直撞向该车。行车记录仪上方状态栏显示,理想ONE开启了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和LCC车道保持辅助功能。8月15日,理想汽车回应称,该用户开启了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但用户处于脱手情况,事故发生时,超出了2021款理想ONE的ADAS的工作范围。

围绕自动驾驶的争议也波及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8月10日,浙江宁波一小鹏P7车主在高架桥上开辅助驾驶功能后,与道路前方故障车辆相撞,致前车有人被撞身亡。该小鹏P7车主称,他当时正开启着小鹏LCC辅助驾驶功能,突遇道路前方车辆故障抛锚,但辅助驾驶功能并没识别到前方车辆,并表示自己“又刚好分神”,最终造成悲剧的诞生。

为何没识别

毫米波雷达无法识别静物

在智能汽车赛道,辅助领航功能一直是新势力车企的最大卖点之一。这次出现事故的小鹏P7搭载的是小鹏辅助驾驶XPILOT 2.5版本软件,包括车道居中辅助、自适应巡航和自动变道辅助等功能。

由于上述功能主要是依托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来感知外界,而毫米波雷达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对静态物体的识别能力很弱。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曾公开表示:“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像青蛙的眼睛,对于动态物体判断还好,对于非标准的静态物体几乎无能。视觉在这个层面的进展几乎停滞,哪怕是动态,车辆以外的识别率也低于80%,千万别真当自动驾驶来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销售给用户,车主驾车时不能心存侥幸,应时刻关注路况。而对车企而言,其不仅要避免辅助驾驶功能宣传的误导性,尽可能清晰地向车主解释辅助功能的实现程度及正确使用方法,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责任在谁

相关法律正在有序推进

那么,交通事故中涉及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的,事故责任究竟应该如何认定?相关法律的陆续出台也给出了清晰的解释。

8月1日,中国首部自动驾驶法规在深圳开始实施。根据条例,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由驾驶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但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交通事故中,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上述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完善了对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及相关功能的要求。

在小鹏P7的这起事故中,宁波市交通警察局公布的事故初步调查系驾驶员疲劳后使用辅助驾驶,加上作业车辆违停所引发。至于在此次事故中,双方分别要承担何种具体责任,交警部门称还在调查中。

(商报记者 郭雨昕)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