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人才用好人才挖掘他们的潜力

2020-09-25 15:54:45 来源:农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振兴过程中,如何破解农村人才匮乏难题?如何避免“外来人才干、本地人才看”?如何防止“外来和尚乱念经”?如何让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最大化发挥合力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策划并编辑刊登了5篇评论文章。有的关注“走出去”的乡村精英人才,有的聚焦退休“进城一代”,有的思考乡村人才来源,有的探讨引才用才机制,对人才振兴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对于认识人才振兴、破解振兴难题等多有启发。总结说来,要想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当把握好集聚人才和用好人才两大着力点。

集聚人才首先要挖掘本土人才。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各类人才,在这其中,本土人才在数量上占多数,在空间上带不走,在时效上最长久,扮演着重要的主体角色。挖掘乡村本土人才,不仅仅是出于理论的判断,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民间有高手”。稍加寻找不难发现,乡村有不少的“田秀才”“土专家”,他们或者是种植养殖能手,或者是乡土设计建筑师,或者是民间非遗传承人,或者是乡村教师医生等。这些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有感情,对发展有期待,愿意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一定要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动能,让他们全程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其次要吸引返乡人才。现在很多乡村,被人称作“996138”部队,意思是说,村里多半是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在一些乡村,青壮年少,青壮年人才尤其少,这种情况是不同程度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没有人才,农村人才除了留在农村的本土人才,还有离乡进城的外出人才。这部分人,虽然现在不在村里生活了,但农村有他们的亲戚朋友,有他们的成长记忆,有他们的情感维系,纵然走得再高再远,他们的根也扎在故乡的山水林田之间。他们或者学有所成,有稳定的工作;或者历经打拼,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已经退休,有反哺的想法。这些人有认识、有能力、有资源,要创新方法,吸引他们为乡村振兴多多出智、出力、出钱。

最后要引进下乡人才。本土人才、返乡人才,都属于农村熟悉人才;下乡人才,则属于农村陌生人才。虽然目标乡村对他们不熟悉,他们对目标乡村也不熟悉,但这些下乡人才,在情感上愿意下乡,在能力上适合下乡,其中一些人还自带某行业、某企业、某单位的各类资源要素,吸引他们下乡,或者可以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乡村发展方向;或者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各乡村对于下乡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需要乡村教育人才、有的地方需要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有的地方需要乡村企业人才、有的地方需要乡村建筑人才等,所以吸引下乡人才,各地要因地制宜、各取所需。

就人才振兴而言,集聚人才只是基础,用好人才才是关键。有一手好牌,就有了获胜的基本可能,但如果不讲究战略战术、不注意方式方法,一手好牌也有可能被打烂。所以说,人才振兴既要集聚人才,更要用好人才。

要让每个人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一些地方集聚了不少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这本来是好事,但在用人过程中,却出现了“外来人才干、本地人才看”的现象。乡村振兴,应该最大化发挥每一类人才、每一个人才的作用,不能说好不容易把人才集聚起来了,却因为考虑不周、使用不当,使得一部分人才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外来人才有外来人才的优点,本地人才有本地人才的长处,在使用人才的时候,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为每一个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尽心、尽情、尽力施展各自的才能。

要让全部人才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有基层干部说,人才少了有少的烦恼,人才多了也有多的烦恼。少的烦恼好理解,多的烦恼如何理解呢?原来人才多了,这么多人集聚在一起,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发生“外来和尚乱念经”“三个和尚没水吃”等问题,到时候,各类人才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又如何唱得好乡村振兴这台戏呢?所以说,人才振兴一定要注重通盘考量、统筹使用,要考虑到每一个人才的优缺点和每一组搭配的长短处,从而优化组合、提升效用,让各类人才能够“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让集聚起来的人才能够切实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加1大于2。

综合说来,人才振兴尤为关键的是,引才用才要有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是个长期战略,人才振兴必定是一个长效工程,这就决定了在引才用才上,不能今年引了用了,明年就不引不用了;不能上级重视就引一下用一下,上级不重视就不引不用了;不能风头正盛的时候就引一阵用一阵,风头过去了就不引不用了。为此,应该建立健全长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让引才用才更多地由人才需求实际、人才匹配实际说了算,使得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时期,还是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时期,抑或是在乡村振兴深度推进时期,都能持续地、科学地、合理地引才用才。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