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探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地位

2021-05-21 15:12:26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应坚持“对焦、对症、对策、对表”,努力防范化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破解影响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问题,切实提高心理育人工作质量。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思想、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的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地位。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模式转型的需要。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高校发展的情况来看,近三十年来,高校的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建立了一支值得信赖、有一定业务素养的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始终是各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知识的抵达,不是就业的抵达,而是心灵的抵达。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转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从过去“我教你”“我管你”向现在“我们一起”的心理互动模式转型,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转型。

(二)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需要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技能。面临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多元动态化的特点和现状,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光靠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分年级阶段工作的基本心理策略需与时俱进调整,着力把握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都离不开辅导员用“心”培养自我的开阔视野、用“心”服务青年朋友成长成才,用“心”提升自我职业化专业化能力。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的提升是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三)角色胜任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是立德树人工作的排头兵,工作看似千头万绪,但有迹可寻,看似无需“学识”亦可“有为”。事实上,在既管生活还要抓学习,既教现在还要育未来的角色期待下,需要很多知识技能作为支撑,提升心理育人能力能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要求相匹配,与新时代不断掌握新技能、新科技的要求相匹配;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匹配,不断提升角色胜任力。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角色发展带来的职业倦怠。当前学生成长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对于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辅导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必然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如既需要处理好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琐碎事务,又需要要求专业化发展大踏步,既要有跨越不同学科的扎实理论素养,还要克服辅导员倦怠感带来的心理变化。

(二)角色交叉带来的心理困惑。在缺乏一定心理建设的情况下,辅导员难以建立稳固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部分辅导员身兼多职、对接多个部门,事务性工作过多导致角色交叉与模糊,如工作常常有职责无边界,经常沦为学生的保姆和职能部门的勤务兵,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责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角色成就感带来的心理动荡。国家宏观要求与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落实的落差,辅导员双重身份与个人职业成长的冲突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角色的成就感,诸如辅导员岗位是跳板,锻炼几年就转岗;辅导员没出路,说好的“三单独”无法兑现;辅导员是青春饭,年纪大了没法干等负面声音带来的负面心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对辅导员心理发展缺乏关爱,“一对多”的精细化心理服务便很难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做到精准有效。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嵌入优势资源,加强“心理育人”共同体建设。落实“三全育人”,以育人能力提升为核心和支撑,以专业教师和校友担任导师为两翼,以深入基层的心理实践为血脉,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平台建设和教育培训为平台,以教师、学工、校友、朋辈合力协同为共同体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同心圆,确保老师在传递学生成长关切的同时,也在育人共同体的帮助下涵养健康心态、化解心理危机。

(二)加强心理机制建设,培育“心理育人”胜任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既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也要做到人文关怀和心理激励,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让辅导员心无旁骛谋改革,甩开膀子干事业。同时积极探索心理能力建设视角下辅导员队伍核心胜任力培育发展策略,做活“量化评价机制和心理激励保障机制”,破解辅导员心理困惑与情绪疏导隐性难题,为“心理育人”角色发挥延伸多元化情感和心理路径。

(三)加强集体文化建设,激活“心理育人”心理潜能。要切实关注辅导员自我心理健康发展,集中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和团体辅导,鼓励辅导员自主调整情绪,建立积极向善的生活观和工作观,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实施项目平台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和衷共济、乐于奉献、勇于攀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同伴成长的平行影响中激活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爱,不断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