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的百余项专利将应用于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

2023-09-01 09:18:52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2023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在大连举办——


(相关资料图)

孵化的百余项专利将应用于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海碰子”潜入海底采集海参、鲍鱼、扇贝、海胆,不担心水流、暗礁等风险,而且不知疲倦,因为这些“海碰子”都是机器人!

近日,2023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暨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在大连金普新区金石滩黄金海岸举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21支水下机器人队伍会师决赛,在真实近海环境下比拼水下机器人的综合性能、人机协同和智能化作业能力。

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牧场、海底管道检测、海底特种作业以及国防领域的需求广泛且迫切。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成为国际上唯一的真实近海环境下水下机器人竞技高端赛事。6年来,大赛坚持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为导向,成为国内该领域技术含量最高、比赛难度最大、参赛水平最强的高端引领性赛事。

作为历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的亲历者、推动者,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赛事组委会指导专家组副组长罗钟铉表示,今年的现场赛分为人机协同和自主抓取两个赛项,并增加无线传输、目标测量等考查点,能够更有力地促进我国水下敏捷机器人技术进步以及近海服务业的产业化落地进程。

大连理工大学的水下机器人曾多次在水下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佳绩,此次比赛,该校有多支团队带着多款机器人参赛。据介绍,今年的机器人已经更新到第8代,针对水下环境观察与轻度捕捞需求,自主设计研发了基于模块化的轻型水下数字作业机器人及配套上位控制系统,在结构和算法方面做了优化和升级。同时,采用水平4推进器、竖直4推进器的动力布局,最大下潜深度达100米,实现了六自由度的全向运动。

“我们参赛的两款‘章鱼号’都是为海洋牧场设计的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海产品捕捞,也可用于海底监测海产品生长情况、测算海产品密度。”决赛现场,大连海事大学章鱼队指导老师刘安良说。研发团队正在根据合作企业——大连德泰海洋牧场有限公司的需求,定制化配备相应功能。

“大赛引领我们在机器人设计控制方面不断进步,起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效果。”来自东北大学海洋之心团队的指导教师王帅说。

这正是举办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的初衷。截至目前,参与大赛的团队相关技术产品已申请专利100余项,并形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级、15个省市级人工智能与海洋技术领域的科研平台,并与大连金普新区、鹏城实验室共同建设海洋智能装备评测与试验平台,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发的策源地与产业发展的推进器。

借助大赛搭建的海洋智能装备领域产业化交流平台,本次高峰论坛期间,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科研团队与獐子岛集团、棒棰岛海产、德泰牧场、遨博机器人等海产养殖、海洋智能装备研发企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水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