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献策 建设“碳中和技术研究院”

2021-06-15 10:27:15 来源:深圳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深圳市两会,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亮相。新一届代表委员中,共有9位院士,其中有2位院士代表,7位院士委员,数量为深圳历届两会之最。记者注意到,“碳达峰”“碳中和”“量子科技”“基础研究”等,是这些“最强大脑”的热议词。

9位院士包括:市人大代表薛其坤、陈湘生,市政协委员成会明、陈晓非、俞大鹏、陈十一、徐扬生、孟建民和郭仁忠。

成会明:深圳应建设“碳中和技术研究院”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深圳应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深圳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任成会明表示,深圳应抓住“碳中和”相关产业高速发展机遇,打造一支在可再生能源生产、能源高效存储与转化、二氧化碳捕获与转化等关键碳中和领域的一流人才队伍,联合骨干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建立“深圳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通过建设‘深圳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打通与碳中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成为我国碳中和领域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平台,将推动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建设成为全球碳中和标杆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会明说。

俞大鹏:让1/3大学用上深圳产量子计算机

“深圳应一马当先,做原创基础研究范例标杆。”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俞大鹏表示,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建议深圳市人大率先立法,以人大法案形式对原创基础研究予以法令保证,对优势研究机构和杰出研究团队予以长期稳定的支持。

“为了使量子(力学)计算机不再神秘,必须从娃娃抓起,我们为明天的科学家、工程师量身打造了科普教育型台式量子计算机,争取全国1/4的重点中学、1/3的大学现代物理实验用上深圳产的台式量子计算机。”俞大鹏说。

陈晓非:创新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如何激发创新活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院长陈晓非在与贡毅委员、俞大鹏委员联合提交的提案中,建议深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在现有的“包干制”试点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经费管理机制。

陈湘生:培养更多从“0到1”的创新型人才

谈及科技创新,市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说,目前深圳组建了各种科研机构,已具备科技研发的优势,但在协同创新生态链上还难以形成合力。陈湘生认为,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联合政府、高校与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链。同时,要培养更多从“0到1”的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薛其坤:建设一批具世界话语权高等院校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薛其坤今年重点关注原创性基础研究。在他看来,构建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促进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关键,深圳应该努力建设一批在世界科研领域有话语权的高等院校,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薛其坤向记者表示,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他将认真思考如何用5年时间让南科大进入国内“双一流”大学队伍,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打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作出深圳贡献。

郭仁忠: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

“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帮助解决城市生活中的难题。”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法治环境,完善数据条例,让数据在法治框架下管理运行;二是体制建设,智慧城市是整体运行,不是部门信息化,强调部门信息的统筹协调,信息化部门不仅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更需要权力配置;三是体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不像建房子,建完就投入使用,还需要后期维护、迭代升级,需要从建设模式、招投标方法、运营管理等进行重构。

孟建民:提倡和推广“城市总设计师制”

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建议大力提倡和推广“城市总设计师制”,探索设立市级总设计师财政专项资金,并由多部门联合编制总设计师制细则,推动城市设计管理成效跨越式增长,促进深圳城市发展能级提升。

同时,打造深圳市“建筑‘四新’产业互联网平台”。“四新”指的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孟建民说,通过建立面向市场和政府采购的综合服务网站,以国际视野收纳世界范围内“四新”信息,入库管理和打造在线交易系统,有助于提高建材交易的规范化,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