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体画像 实施精准救助——武昌区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3-02-07 20:25:34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困难群众是否完全出现在我们视野范围内?”“他们是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解困?”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量,2020年,武汉市武昌区创新开展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工作,形成多维度、多视角、多举措综合评估救助帮扶,政府、社会、家庭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格局。

近日,民政部通报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情况,将武昌区民政局“综合评估救助帮扶,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列为优秀案例之一,全国推广。


(资料图)

建立数据库,主动发现困难群众

武汉市武昌区人口过百万,其中特困供养、低保、孤儿和低保边缘人口4600多人。近年来,武昌区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帮扶、救助扩围等方式实现脱贫1607户、3176人,在完善帮扶脱贫政策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过去,对困难家庭评估只从收入和财产方面评估家庭经济状况,救助方式是现金补贴多,考虑困难家庭多方面救助需求的少,很少针对困难家庭的实际提出综合性帮扶举措。政府作为救助主体始终在“唱主角”,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容易忽视困难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

2020年10月,武昌区被民政部列为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单位,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了低收入人口信息库。武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建立了线上线下双架构多维度评估模型,线上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综合评估,快速初筛出困难对象,线下通过入户核查,既评估家庭困难程度,又评估困难家庭的致困原因。

有一次,武昌区城市困难群众帮扶解困系统发出预警:孙某家庭线上模型评估分值13分,可能需要救助帮扶。经入户核查发现,孙某和妻子均为听力一级残疾人,儿子上小学,家庭收入低。民政、残联和社会力量联动救助,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助残帮扶,每月低保金和各项补贴达到4000多元。社工为孙某儿子开展学业辅导,邀请他参与“向阳花儿开,我自信我做主”儿童心理主题活动,帮助他提升自信心。

一户一策,精准对接救助需求

对于困难群众,武昌区创新服务理念,建立区、街、居三级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和下沉党员、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组成的主动发现网络,成立有专业社工参与的综合研判小组,从基本生活、教育、住房、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救助需求,全面核实政策落实是否遗漏、需求匹配是否错位。

根据困难群众致贫原因,提出针对性帮扶干预措施,建立一户一策具体救助帮扶方案,开辟了精准匹配、供需对接的新思路。政府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从慈善帮扶、企业参与到专业社工服务的融入,着力破解了救助主体单一、救助方式简单、家庭参与不足等难题,支持困难家庭提升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

50多岁的沈某患有重症,离婚后与妹妹和就读高中的儿子一起生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妹妹偶尔打零工。因儿子正处青春期,沈某父子关系紧张,与亲戚往来也较少,得不到亲戚的支持。

综合研判小组多视角评估沈某的救助需求,为沈某家庭办理低保,给予2次临时救助;办理慈善超市卡,每月100元购买日常用品;发放米面油等物资。沈某就医得到过3次救助,费用近5000元。沈某的妹妹已被推荐就业。社工帮助沈某链接社区医院医生结对帮扶,定期开展上门诊疗服务;为沈某父子进行心理疏导;组织互助小组、邀请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鼓励沈某主动与邻里、社区产生互动。社区下沉党员给沈某家送去牛奶等节日慰问物品。

在武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支持困难家庭提升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该区在每个街道派驻1名专业社工,累计开展照料护理、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等服务3023人次。社工对接志愿者,组织困境儿童开展户外拓展活动;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老人开展艺术疗愈活动等。去年底,他们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做好健康宣传,发放困难群众物资爱心包3500个,发放健康爱心包4390个;链接爱心企业,将百余双保暖棉靴等御寒物资送至困难群众手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聂敏)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