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道:“想象另一种引力”开展,科学和艺术的碰撞能否解决人类生存焦虑?

2023-04-11 20:05:58 来源:市界观察

打印 放大 缩小

AI时代已来,人类还剩下多少引以为豪,不会被替代的先进性?

当脑力拼不过算力时,什么才是人类最后不可替代的生产力?

当一场突破常规、打破想象的跨界表达,把科学之美呈现到人们眼前,这些问题也就逐一有了解答。


(相关资料图)

4月8日,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国家地理·图书、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和博雅天下联合主办的“想象另一种引力”展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正式开展。

这场顶级的跨界碰撞背后,主办方和艺术家们究竟在表达什么?

一场顶级的“跨界碰撞”艺术,超越科学的想象力

这场有着“国内首场科学艺术展”之称的特别展览,最大的亮点正是“跨界碰撞”,更集纳了生物学、天体物理学、艺术学、化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

在现场可以看到,整场展览被划分为了“宏观宇宙”、“微观世界”、“科学摄影”、“重塑生命的可能性”、“体悟生命的震动”、“瞻望生命的未来”六大主题,综合了10余种技术媒介。为的就是让科学与艺术之美,能够更直观、深刻的被观众沉浸式的感受到。

据主办方透露,本场展览酝酿了五年之久,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深访、精选了12位全球顶尖科学艺术家来共同打造展览内容。

这12位科学艺术家也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背景各异、擅长内容丰富:科学插画、纸雕艺术、玻璃雕塑装置、显微摄影、科学可视化、铜媒介画等等。其中,不乏一些名家——意大利地质学家贝尔纳多·切萨雷、美国科学摄影师费利斯·弗兰克尔、中国著名视觉艺术家叶锦添,装置艺术家×生物化学研究者清水阳子.....他们横跨科学、绘画与设计,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探讨社会问题,为公众打开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在展览之外,当天,同名图书《想象另一种引力》新书发布会亮相,作为由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联袂打造的国内首本“科学可视化”图书——在展览的沉浸式体验之外,书籍全面而深入地记录了这12位顶尖科学艺术家的300余件艺术作品,包括他们的创作故事与心路历程。

展览注重的是沉浸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享受到各种感官与科学艺术之美的碰撞。但书籍更具延展性,可以呈现更多在展览之中看不到的细节。

因而采用图书与展览两种媒介结合的方式,《想象另一种引力》也更好的将“跨界促生变革”的前卫理念传递给公众,进而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观念在国内普及。

在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看来,将图书出版与策展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读者对“科学可视化”这类新兴内容的理解门槛,还将有效拓展出版的边界,为出版业带来一次理念的升级。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总策划、展览策展人陈沂欢

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文化有限》播客主播杨大壹、青年潮流艺术家歪歪YY、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高庆一、《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蔡潇,几位不同知识背景的嘉宾还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谈”,就“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可以带来何种可能性”、“人如何更好地保持想象力”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发散的思考。

《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策展人蔡潇谈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需要培养更多“想象力”与“创新力”以应对挑战。创新意味着发掘事物间的全新联系,产生新的创造。希望《想象另一种引力》能够点亮公众心中的创新种子。

▲《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策展人蔡潇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表示,科学和艺术这两个看似互相独立的学科,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相辅,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期待本次展览为公众打开新视野,直观感受到科学和艺术回归融合的曙光。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

人工智能学者高庆一认为,如果说用科技来解读现实世界,艺术实际上是科学的幻化在另一个世界的 b 面。艺术与科学是所有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科学之美可以通过艺术之魅去幻化。

更微观的科学,更美的科学

如果身处这场展览,你会发现,科学不仅可以改变生活,更可以改变看待生活的姿态。

在科学的辅助下,自然之精妙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被呈现:光学、力学、电磁学的发现,让人类原本看不见的事物变成了可感知之美。微观世界中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的精妙微观结构一一显现,甚至就连细菌、微生物都可以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在遥感技术的辅助下,俯瞰我们所栖居的蓝色星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人类虽然依旧渺小,但却可以窥探大过宇宙的奥妙。

这也正是本场艺术展览呈现的世界之宽度——从微观到宏观,科学向我们揭示了不同层次的视觉美学,拓展着我们的认知维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这场科学与艺术交汇融合的舞台上,跨界艺术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狂放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趣味、严逢的科学实践经验,更是以不同学科视角重新体验和审视世界的哲思和热忱。

艺术家们的想象不拘一格,更对不同材质介质进行了大胆的运用——比如,拥有“流动感”材质的丙烯绘出的宇宙全景图、切割开后的岩石剖面、建筑“幻化”出的独特音符图像、光合冲印效果下印上蒙娜丽莎微笑的植物、漂浮在国际空间站中的艺术雕塑……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一场敢于碰撞的前卫展览。

此外,这也是一场特别看重沉浸式体验的展览,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参展者可以走进“黑洞”,感受时空链接;可以用手“点亮”岩石展台,让其显示出绚丽的色彩;可以和世界上第一件电子乐器特雷门琴“隔空触碰”,自行演奏出音高和频率各异的音符;还可以摩擦铜盘聚沙成“克拉尼图形”,感受声波之美。

正如开幕式上的嘉宾所言,“科学与艺术,是这世界最大的公约数。”走进这场展览,放下对算力的焦虑,享受脑力和想象力迸发的快感。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总有一种“先进”是科技无法抵达的,这场展览已经给出了解答。

作者 | 赵子坤

编辑 | 董雨晴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